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文体


秀林书话丨以平凡生命故事折射时代变迁

以平凡生命故事折射时代变迁

——评黄军峰报告文学集《金莲花开》

作为当代河北作家群体中兼具小说家与报告文学作者双重身份的代表,黄军峰以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平衡展现了个人独特的叙事魅力。其报告文学集《金莲花开》以新时代火热的生活场景为底色,将笔触深入乡村振兴、基层治理、边疆建设、尖端科技、民生工程等时代话题,多维度勾勒出一幅当代中国社会的全景画卷。

全书21篇作品看似题材驳杂,实则贯穿着统一的创作理念——以生活细节为手术刀,剖开时代转型期的复杂肌理。黄军峰执着于记录退伍老兵珍藏的信物(《一对红领章》),机器人工程师脸上的褶皱(《特殊救援》),一根在某次电梯检修中接错的电线(《电梯与人的距离》),还有父亲自行车叮当作响的铃铛(《飞快奔跑的城市》)。作者能够精准捕捉一些细节,让作品跳出复述故事和临摹脸谱的老路,转而以对社会“毛细血管”的观察,构建起时代生活的“神经网络”。当乡村振兴被具象为茶杯中绽开的一朵金莲,当机器指标化为技术人员手腕上跳动的指针,黄军峰在创作中不断践行他对报告文学的理解——不是对事实、数据、成绩的记录和复写,而是通过聚焦具体人物与事件的细节,描绘社会变革的宏观轨迹。

报告文学集中的多部作品在叙事中展现出多维性与灵活性。黄军峰在报告文学中进行小说化、散文化表达,使其散发出一种通透灵性的文学质感。比如《“半路”警察》中,既有主人公职业轨迹的线性铺陈,又穿插了人物的内心独白与社会评价,形成类似复调的叙事效果,人物的整体形象得到立体呈现;《一对红领章》中,作者大胆运用小说中常见的悬念设计以及插叙、倒叙手法,尘封的往事在老兵珍藏的军旅信物中揭开了面纱;《乡村无恙》中,作者以欧·亨利式结尾制造情节落差,中国传统家庭的团圆情结、村民对防疫工作的无私支持,都在结尾的会心一笑中显得更加真实可贵;《三进崇礼》更是跨界叙事的模板。作品以现在及过去的崇礼为叙事经纬,勾勒出崇礼从荒凉的山沟沟到冬奥小城的脱贫逆袭。作者在其中既展现了长城文化守护、乡村振兴实践与冰雪产业勃兴的三维图景,又以雪为核心意向隐喻了中国社会的深刻转型,最终在迎接冬奥的喜悦中,完成兼具纪实样式、小说结构、散文情绪的文学表达。

该书体现了黄军峰在创作中所具有的鲜明问题意识。《电梯与人的距离》直面电梯事故频发的社会现象,于机械故障表象下直指“电梯之殇,在人心”,揭示公共安全背后的人性弱点与制度疏漏;《十六碗》将传统工艺后继无人的困境置于工业现代化语境中,既礼赞木匠技艺的精妙绝伦,又敲响非遗保护迫在眉睫的现实警钟;《新颜》直面城中村改造难题,既书写居民对旧时光的眷恋,亦不避讳私搭乱建等积习对改造工程的阻滞,通过理性剖析探寻破解路径;而在同样聚焦民生工程的《厕所“美丽”说》中,作者借村干部之口揭开“改厕最难”的基层实情,以厕所革命映照“扶贫先扶智”的深层逻辑,持续追问扶贫工作中物质改造如何与观念革新实现动态平衡。

报告文学集《金莲花开》的价值恰如其名——文学的花朵,既要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又要向着文学的天空绽放。黄军峰敏锐地捕捉时代变迁的脉搏,以作家的担当记录历史前进步伐。该书充分证明真实的力量与文学的美感可以一体共存,阐释了如何通过平凡的生命故事折射时代变迁。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又始终向未来敞开怀抱。(于 枭)

作家简介

黄军峰,河北石家庄人,中国作协会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人民文学》《中国报告文学》《长城》等报刊发表报告文学、散文、小说300余篇,出版《天地耕耘》《善哉雄安》《赤色初心》等9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省级重点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