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曲阳县患者张先生经过穿刺检查确诊为胸腺基底细胞样癌,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经过5个周期的化疗后,肿瘤的退缩效果已经不明显了。他找到该院肿瘤四科主任吕雅蕾,咨询下一步怎么治。
3月18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四科主任吕雅蕾(左),结合检查影像结果和深度求索诊疗方案,给患者家属提出了诊疗建议。 河北日报记者 崔丛丛摄
“该病理类型罕见,再继续下去,化疗效果有限。”吕雅蕾认为,继续化疗不能使患者获益,结合患者目前的身体状况及检验检查结果,参考深度求索给出的方案,综合考虑,给患者制定了局部病灶射波刀治疗方案。
辅助罕见病诊疗决策,是深度求索在医疗领域应用场景之一。记者了解到,2月10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在院内网络系统部署了“深度求索-R1-671B”模型,逐步构建起覆盖诊疗、教学、科研、管理的智能化创新医疗生态。
在往常治疗中,有些医生接触到疑难病、罕见病时,缺乏诊疗经验和手段。一般情况下,他们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或者请教更专业的医生来解决难题。
“专科医生通常只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深入了解,而对其他专业了解有限,但患者的疾病常涉及多个领域。”吕雅蕾说,有了“AI医生”,就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疾病的诊疗建议。
吕雅蕾说,医院部署应用的深度求索模型实用性比较强,比如肿瘤方面相关的诊疗指南、诊疗规范及医学共识能够一键生成,可以节省医生查找资料的时间。
在坐诊过程中,吕雅蕾还发现了一个现象:患者也在使用深度求索。
就医前,很多患者会询问深度求索,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病情有大致的了解,这样更有利于和医生进行沟通交流,提升诊疗效率。
病人的病历上传到深度求索,会不会导致隐私泄露?
该院医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张练介绍,深度求索的本地化部署能够做到数据不出院、模型不离域,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保证数据安全。
“我们还在优化AI模型,打造更高水平的‘AI医生’,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方案。”张练表示,他们依靠但不依赖“AI医生”,会充分吸收“AI医生”给出的意见,但最终的诊疗方案仍需经过科学的诊疗流程,由医生给出。(河北日报记者 崔丛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