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生活


来自滦平的悠悠寸草寄托着祖国统一的家国担当

 美丽的金山岭长城脚下,滦平宛如一颗绿色明珠,静静镶嵌在历史的脉络之中,承载着无数厚重动人的故事。在滦平县城南侧的窟窿山铜音洞前,一处摩崖石刻,如同一把钥匙,解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尘封往事。

窟窿山古称风水山,此地丹霞地貌奇特,群山峻峭,罅隙纵横,清流缠绵,古洞高悬,景色十分优美。相传,康熙六十年四月,六十八岁的康熙自两间房行宫出发去承德途中驻陛长山峪西小营。那时正值大地回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康熙兴致颇高,便携四皇子胤禛等众人外出狩猎。行至风水山前,只见此地山峦叠翠,清泉潺潺,钟灵毓秀之气扑面而来。铜音洞前一片片干枯的白草茎秆,经冬不倒,依旧坚韧挺拔。清风吹过,白草茎秆麦浪般地随风涌动。茎秆之下,一丛丛嫩绿的新草茁壮生长,展现出旺盛的生机。萋萋白草,老茎新苗,层出不穷。此情此景,令这位英雄迟暮的一代帝王思潮翻涌。“铜音”二字更有着四海同音、天下一统的美好寓意,这一切打动了康熙的心弦。触景生情,竟然亲自三十六根一寸长的草杆收入囊中看似随意之举,实则饱含深意。回京后,康熙把它们放在一个景泰蓝的小罐子里,摆放在宫中的案几上,叫人每天检查一次,少了一根都不行,这就叫“寸草为标”。以此告诫子孙守护好国家,寸草不能丢失。

关于“寸草为标”这件事,在现存的各类典籍中几乎没有提及。已知的仅在末代皇帝溥仪所著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有所记载。书中写道:“在那些陈列品之间有一样东西值得一提的,是寸草为标。据说这是康熙皇帝留下来的一种家规的象征……我在宫里十几年间,这东西一直摆在养心殿里,是一个景泰蓝的小罐,里面盛着三十六根一寸长的干草棍。这堆小干草棍儿曾引起我对那位祖先的无限崇敬,也曾引起我对辛亥革命无限的愤慨。但是我并没想到,康熙留下的干草棍虽然一根不曾短少,而康熙留下的长满青草的土地被儿孙们送给与国的,却要以成千万里计。

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巨变,大清王朝早已随着武昌起义的炮声烟消云散。但是窟窿山铜音洞前崖壁下的“铜音峒风水山寸草惟标”摩崖石刻,却穿越了历史的时空,将中华先辈维护国家统一的家国情怀凝固在了滦平这方美丽的土地。

作为清代皇家御路的重要节点,滦平是连接京城与北方边疆的关键通衢,仿佛一条蜿蜒巨龙背上的闪耀鳞片,承载着国之威严与重任。御路,绝非仅仅是一条石铺就的道路,它是国家权力的延伸,是政令畅通、军事调度的生命线。康熙频繁往来于此,在滦平建立的八座行宫便成了他理政、休憩的重要场所而那36根草秆,恰似一条隐秘的线索,串联起康熙对这片土地的钟爱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深远考量。

彼时,三番平定,台湾收复,边疆渐趋安稳,但隐患犹存。心怀壮志的康熙,不得不面对已是风烛残年的现实,皇子们的夺嫡之争,在他的心中一直翻腾着难以平复的波澜。几十年艰苦创业打下的大好河山,后代们能否够继续守得牢,守得住,已经成为这位年过古稀的老皇帝不得不思考的心事。对万里江山无比留恋的康熙,欲以这小小草杆,立下对后世子孙的警示。它们采自滦平,这里山水滋养、风土纯厚,草杆茁壮坚韧,恰似这片土地所蕴含的顽强生命力。每一根草杆,都承载着一方水土的灵气,康熙将其精心挑选,带回宫中,化作对领土守护的具体象征。这是一种无声而庄重的嘱托,告知后世,哪怕是这一寸草芥所生之地,亦不可轻弃,中国土地,寸土必争,寸土寸金。

这一小小的举动,背后蕴含着一位帝王对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定守护,以及对后世子孙的殷切期望。它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国家主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每一寸土地都如同那寸草一般,虽渺小却珍贵无比,是国家根基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着昔日皇家御路前行,脚步咚咚,仿若历史的鼓点。过往的岁月里,这条道路见证了无数的繁华与沧桑。御路上,不仅有物资的流通,来自北方的皮毛、药材源源不断运往京城,南方的丝绸、茶叶等珍品也由此北上,滋养着长城内外中华大地;更有文化的交融和碰撞、汇聚,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情。滦平的方言、民俗、艺术,在这一过程中得以丰富、升华,融入了多元色彩。

当外敌侵扰平津告急之时,御路又瞬间化作军事要道。19313月古北口长城抗战的第一枪,就是在当年康熙驻跸的西小营不远的东营村打响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飞机大炮,滦平百姓踊跃支前,送粮送水,奋勇参战,为保卫家国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御路两侧的山峦、河流,都曾是天然的屏障与防线,守护着家国的安宁。在战火纷飞中,滦平人民坚韧如那三十六历经百年瘦弱草杆,虽历经磨难,却从未屈服,以自身的微薄力量捍卫着国家的尊严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如今的滦平,虽已不见当年皇家御路的繁华仪仗,但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底蕴却如陈酿的美酒,愈发香醇今天,窟窿山上“铜音洞”的美好寓意正在成为现实,采集自滦平的普通话标准语音已经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步伐回响在五湖四海今天,摩崖石刻历史警示,犹如穿越时空的回响,时刻提醒着我们:祖国山河,寸土不让。国家统一,匹夫有责。

滦平,它见证了历史的兴衰荣辱,承载着历史的期许与百姓的祈愿。从清代的御路枢纽到古北口长城抗战的前沿,再到如今的京津冀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它始终坚守着对土地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用自身的蜕变诉说着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家国情怀与奋进精神,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前行。

从康熙的“寸草为标”到如今的国家统一大业,我们看到了历史的传承与延续。每一代人都肩负着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责任,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对历史和未来的承诺。在新时代,我们更应坚定信念,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努力奋斗。让我们以历史为鉴,以现实为基,怀揣着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奋勇前行。相信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必将早日到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实现。邓秀军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