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河北滦南:科技点“废”成金 低碳循环畅行

滦南县着力提升“三率两化”水平,推动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点“废”成金,低碳循环畅行

3月3日,在唐山海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实验室,技术人员正观察河鲀受精卵发育情况。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摄

70余项专利技术,将地沟油转化为出口欧洲的生物柴油;采用国内首创技术,让工业固废粉煤灰化身新型建材;自创工艺流程,把禽畜粪便变成稳定发电的绿色能源……在滦南县,变废为宝的案例不胜枚举。这背后,是一个个科技创新成果在驱动。

世上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近年来,滦南县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用科技点“废”成金,畅通低碳循环。特别是今年,该县着力提升“三率两化”(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科技型企业成长率、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唐山转化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水平,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废弃资源变身“富矿”

又黑又臭的地沟油,经过一系列工序,竟生产出清澈透亮的生物柴油。3月6日,记者在唐山金利海生物柴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利海公司”)厂区,见到了神奇的一幕。

“我们不仅变废为宝,还把产品出口,成了当地的紧俏货。”金利海公司董事长李艾军说,取得如此成绩,他们靠的是一个个科技创新成果。

据了解,金利海公司建有2个省级研发平台,拥有70余项专利,主持和参与制定多项国家、地方、行业标准,以及近百项企业标准。

谈到从地沟油到生物柴油的转化,李艾军指着一个个巨大容器说,反应釜是最关键的环节。

在反应釜车间,一张工艺流程图将魔法般的变化清晰呈现——地沟油经过预处理清除杂质后,进入反应釜,加入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变成粗甲酯,再经过蒸馏形成生物柴油和生物重油。

如今,金利海公司每年回收利用地沟油等废弃油脂20万吨,生产生物柴油16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逾10亿元。

“‘臭泔水’变成‘金宝贝’,还有着很大的环境效益。”李艾军介绍,如果在石化柴油里添加10%至20%的生物柴油,汽车尾气污染颗粒物排放可减少48%至86%。

滦南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王文成说,让废弃资源成为“富矿”,技术创新是关键。

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的提升,推动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滦南县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积极帮助循环经济产业链企业对接京津高校、科研院所,推动实现“京津研发、滦南产业化”。

工业固废粉煤灰能干啥?唐山华纤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纤科技”)给出答案:做成建材来盖房。

3月6日,华纤科技生产车间热气腾腾,新一批产品“粉煤灰”板即将出炉。

“粉煤灰经过高温熔化、甩丝、双面针刺、加胶、微波烘干、纵切、横切等工艺,变成陶瓷棉板,陶瓷棉板再与粉煤灰、钢筋等材料通过‘大蒸箱’高压蒸汽养护,便形成了‘粉煤灰’板。”华纤科技技术总工程师马立宏说。

这又切又蒸的生产工艺,看上去就像在烹饪,但其中包含着发明专利4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外观设计专利20余项……

“利用大宗固体废弃物生产陶瓷棉,在国内尚属首创。”马立宏介绍,凭借技术创新,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674万元。

3月3日,唐山鼎业汽车拆解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即将拆解的报废机动车进行预处理。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摄

●龙头带动,“链”起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车间外,一辆辆报废汽车“有序排队”;车间内,工人按照分工,熟练地将汽车上的零部件拆解分类……3月3日,唐山鼎业汽车拆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业公司”)车间一派繁忙。

“乘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东风,2024年公司拆解报废机动车23962辆,创历史新高。”公司负责人吴瑞岐说,如果按年拆解量进行排名,公司已坐上了唐山市汽车拆解行业的“头把交椅”。

拆下来的零件如何处理?吴瑞岐指着一张项目规划图介绍,按照一家企业带动一个园区的思路,他们已建成京环鼎业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园区,配备了废旧钢铁回收加工配送、废旧塑料加工、废旧蓄电池回收等产业板块。

“报废汽车在这里实现了‘矿化’,但仍有些资源没有完全利用。”吴瑞岐说,打造真正的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园区,就要用汽车“链”起一个产业集群。

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加工利用生产线和梯次利用生产线、发动机超声波清洗生产线、铝熔炼生产线、线路板贵金属提取生产线……当前,鼎业公司汽车拆解改扩建及产业链延伸建设项目正办理前期手续。建成后,每年可回收拆解报废燃油汽车20万辆、新能源报废汽车10万辆、综合利用新能源动力蓄电池20万吨,同时具备报废汽车中铝元素回收加工能力,真正将报废汽车“吃干榨净”。

打造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成规模的产业集群是关键。针对废旧物资加工利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处置、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滦南县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并积极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以商招商等方式,不断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以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的有效提升,带动同创共赢、集群发展。按照这一路径,滦南县建成了以处理粉煤灰、铁矿尾矿等固废为主导的“城西—扒齿港—马城”综合利用产业带和以处理冶炼渣、尾矿等矿冶固废为主的“嘴东—东黄坨”综合利用产业带。

作为禽畜养殖大县,滦南县还依托河北盛奥松木业有限公司、滦南富瑞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提档升级行动,强化粪污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大力开发沼渣、沼液有机肥生产和使用。

“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废弃物的最小化,本质上是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低碳模式,在农业发展上同样适用。”在王文成看来,以唐山海都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都公司”)为龙头的生态养殖示范区,也是该县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在海都公司工厂化养殖车间,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温、溶氧量等指标,自动化投饵系统精准控制饲料投放,基因检测技术为鱼苗健康保驾护航。

以海都公司为龙头,滦南县将传统渔业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构建“海洋牧场+智能网箱+工厂化养殖”生态养殖体系,并通过“龙头带动、群众受益”模式,形成“种苗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全产业链。

●服务创新,打造循环经济企业发展“摇篮”

近日,滦南县行政审批局“流动审批服务车”开进滦凝环保建材(河北)有限公司长凝绿色建材科技园项目现场,指导帮助企业进行项目相关手续申报,以优质的上门服务为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流动审批服务车”是滦南县推出的政务服务创新举措。2023年以来,滦南县将事项、人员、设备“搬上车”,打造集政策解读、业务指导、帮办代办、信用修复等功能于一体的流动窗口。

培育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不仅需要市场“无形之手”,更需要政府支持。滦南县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事前主动上门对接,事中拿出“真金白银”,事后持续跟踪服务,打造循环经济企业发展“摇篮”。

每当上下班见到公司对面的建筑,马立宏总会心头一暖。

2023年9月,华纤科技生产的“粉煤灰”板拿到国家建材检测中心出具的合格检测报告,刚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滦南县有关部门便找上门“做媒”。

“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马路对面的项目用上了咱家的‘粉煤灰’板。”马立宏说,新产品研发出来后,在市场上打响“第一枪”很关键,有了政府部门的支持,他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为支持企业在循环经济领域练就“独门绝技”,滦南县坚持科技引领、示范带动,不断提升科技型企业成长率。其中,建立企业动态培育库,“一企一策”建立台账、帮扶指导,推动“个转企、小升规”。同时,积极发挥政府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持续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让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滦南县积极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不断加快循环经济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同时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增长极,支持引导循环经济产业链企业发展新业态,加速数字产业化。(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