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现场评丨科技赋能做好“土特产”文章

3月7日,位于保定市阜平县的河北国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智速繁育中心菌棒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正有条不紊地运转。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这些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繁复工序,如今只需工作人员操作设备“一键启动”便能完成。

“全流程智能化生产让菌棒加工效率提高、培育周期缩短,香菇从一年收一季变成两年收三季甚至一年收两季。”国煦生物负责人齐建利告诉记者,在阜平县提供的政策、资金、人才支持下,公司近年来在菌种研发、种植技术等多个领域实现突破,为当地香菇产业提档升级按下加速键。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离不开科技加持。做好“土特产”文章,就要以科技支撑抢占农业现代化新赛道,让更多“土特产”成为县域经济的“金招牌”、群众致富的“金饭碗”。通过大量新技术应用,阜平目前已发展食用菌种植2.1万亩,产业涵盖菌种、菌棒、鲜品、干品、鲜切菜等品类,年总产值近10亿元,统一注册的“老乡菇”品牌在北京新发地市场份额达50%左右。

3月7日,河北国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智速繁育中心菌棒生产车间,自动化菌棒生产线正在运转。河北日报记者 赵晓昕摄

把“土特产”做优做强,需要持续强化科技赋能,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阜平组建产业专家团队和技术团队,与中国农科院、河北农大以及食用菌院士李玉等单位和个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廊坊师范学院等建立创新平台和服务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国煦生物通过引进国内先进冰温技术、建设香菇烘干车间,不仅提升了香菇附加值、延伸了产业链,还通过错季销售等提高了综合效益。

科技入田,增收更有底气。让更多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让更多科技成果扎根田间,科技才能更好地赋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阜平抓住产业需求和农民痛点,组织专家、技术员、种菇能手走村进棚提供技术指导,点对点解决菌棒杂菌污染率高、香菇品质不稳定等难题,大大提高了菇农抗风险能力。

深耕科技沃土,助力增产增收。河北特色农业产业众多,期待更多“冀”字号“土特产”插上科技翅膀,成为富民增收大产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力。(河北日报记者 赵晓昕

5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