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四大基地 打造“强磁场”
邯郸经开区筑巢引凤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白增安、佘志娟)近年来,邯郸经开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抢抓机遇,打造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强磁场”,吸引京津项目落户。
走进邯郸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邯郸中建材),笔者看到,一片片发电玻璃铺设在厂房外墙上,为工厂带来源源不断的绿电。“它以玻璃为衬底,表面依次沉积多层半导体薄膜,薄膜厚度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20,就是这个薄膜层实现了太阳能的光电转换。”邯郸中建材常务副总经理吴一民解释。
2024年6月,邯郸中建材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转化效率达到17.7%,创造了我国大面积(1.92平方米)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转化效率纪录。目前,邯郸中建材年产70余万平方米发电玻璃,年可发电1亿千瓦时。
邯郸中建材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项目是邯郸经开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缩影。近年来,邯郸经开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黑白氢重”四大生产基地,即全国最大的墨粉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白色家电内销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水电解制氢设备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重压力容器储运装备和新能源重卡生产基地。
依托“黑白氢重”四大生产基地,邯郸经开区吸引了中国电信天翼视超云邯郸基地、中国船舶集团氢能装备制造、中建材低碳能源示范工程、钢铁研究总院功能材料研究院功能材料研发、高强度异型标准件产业化等一批京津项目。
目前,中船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托集团50多年产业优势,构建起以制氢为核心,加氢、供氢为两翼的产品体系。以派瑞氢能为龙头,邯郸经开区招引了奥德源氢能科技、秦元氢氧气体设备、氢蓝时代氢燃料电池等上下游配套及生态圈企业产业投资类项目10余个,总投资89.5亿元。
在邯郸经开区,今年2月投用的中煤设计院分布式光伏发电改造项目,光伏总装机量249千瓦峰值,年均发电量28.22万千瓦时,可供日常办公、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充电,实现办公场所100%绿色能源替代,已取得国家电网并网许可。
该区还支持企业与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北科大研究院邯郸分院、河北工程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在生物健康、智能装备、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重点产业领域承接京津产业项目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档次和发展能级。
北京大学邯郸创新研究院作为北京大学在河北设立的唯一政产学研机构,拥有4000平方米的研发、中试、展示、活动场地,有专家300余位,承担国家和省市课题40余项。邯郸经开区积极发挥研究院作用,引进北京大学软件工程技术团队开展智能化区域产业大脑平台研发应用,引进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团队开展新型食品辐照装置成果转移转化和量子技术专用激光器产业化技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