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从咨询到拿证,只用了4天!”

3月14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计量服务先锋队”队员上门为商户检定电子秤。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摄

“从咨询到拿证,只用了4天!”3月4日,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政务服务大厅,承德民兴农资销售有限公司负责人贾禄展示着刚“出炉”的农药经营许可证。

最近,贾禄准备为新开办的农资公司申办许可证时,曾被同行的一番话搞得忐忑不安。

“听人说,填写申请材料很麻烦,光经营场所照片就要拍十几张,角度不对、位置不全,一张有问题就无法审核通过。”但在政务服务大厅,一本材料申请的样本卷宗让他放下心来——每份材料都有图文对照模板,甚至连计算机管理系统照片的登录界面细节都清晰标注。

按模板填写申请材料,贾禄第二天完成材料提交,第三天现场勘验,第四天就完成审批。

这样的高效服务得益于该县数据和政务服务局的“小切口”改革创新举措。

以办理农药经营许可证为例,需填写材料31页。为方便办事群众,政务服务大厅专门印制了办事指南。“指南虽把需要准备的材料写得很清楚,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群众仍一头雾水,常因填写不规范导致审批时间被拉长。”农林水务审批股负责人王晓峰说,这一让办事群众感到烦恼的事儿,在其他高频事项办理过程中,也很普遍。

类似这样的小堵点,并非个例。2024年9月,围场在全县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小切口、办实事,高效办成一件事”活动,号召各部门根据工作实际,紧盯群众需求,以“小切口”改革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

“我们针对12个高频事项制作标准化样本卷宗,办事群众只需照此填写,基本实现一次填写成功。”王晓峰说。

在围场,“小切口”改革多点开花。

针对县域面积大、商户送检难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组建“计量服务先锋队”,将电子秤检定服务送到家门口。

“我们店有80多个电子秤,许多销售区没有备用秤。过去送检一次,需要忙活好几天,不仅费时费力,还影响了正常经营。”围场福满家超市时代广场店工作人员刘春辉说,上门送检服务的推出,让他真切体会到“关键小事”中散发的民生温度。

城管部门开发“牌匾安装指导”小程序,实现审批材料一次过;公安系统设置“办不成事”窗口,一窗通办率达100%;法院在312个行政村建成“云端法庭”,让群众足不出村即可连线法官咨询事项、调解纠纷……围场正在用“绣花功夫”,疏通政务服务“毛细血管”。

“让营商环境更优的改革秘诀在于精准捕捉群众需求。”县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李万红说,该县坚持开门问计,运用“群众点题”机制,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通过线上线下调查、随机走访、大数据分析等方式,找准找实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目前,该县已推出的9项新举措,平均压缩办事环节70%、精简材料50%,累计帮助办事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000多件。(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