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文体


布谷丨登伏羲台

多年以前,我曾到过新乐伏羲台,如今印象已漫漶不清了。这天忽起雅兴,和妻子驱车重游。

远远望见一座巨大的伏羲雕塑,巍然矗立在蓝天下。近瞧,这雕塑那种粗犷苍劲的美夺人眼目。伏羲叉腿而立,袒臂跣足,肌肉凸起,须髯浓密,腰间衣带飘拂,好一尊威风凛凛的天神。

据说,帝喾当年巡游至此,发现伏羲留下的遗迹,遂筑台建庙祭祀。帝喾是黄帝的曾孙,上古“五帝”之一,而伏羲则位列“三皇”,人称“羲皇”。新乐也因此被称作“羲皇圣里”。

伏羲台上有六佐殿、龙师殿、寝宫、华胥庙等建筑,由南到北,皆建在夯土层明显的土台之上,并依次升高,错落有致,富丽堂皇。如果从空中俯瞰,整个台子呈八角形,与八卦暗合。考古学家在这一带发掘出许多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镰等文物,并根据一些陶器、纹式瓦当等建筑材料证实,伏羲台始筑于商周时期,在数千年漫长的岁月里,在荒圮与重建中反复。

据明代万历年间《新乐县志》记载:“羲台,在县西南十五里,碑字剥落,不可睹视,有城见《魏书》,今城废,遗址屹然,其台高一丈八尺,东西阔十五丈有余,南北长二十五丈,上有羲皇古庙。”

伏羲台保存着许多古碑,由于雨浸风蚀,大多字迹模糊不清,依稀能分辨出“成化”“乾隆”“嘉庆”等字样,由此可证,它历史悠久。如今的庙宇,主要为20世纪90年代复建,但六佐殿的梁架,据说大部分为元代的遗物,十分珍贵。

伏羲台东北角逸出一方土台,仿佛是有意展示古代遗迹,夹砂的夯土层历历分明,以手叩击,坚硬如石。据《史记·赵世家》载:“(赵武灵王十七年)出九门,为野台,以望齐、中山之境。”按《括地志》所注,“野台”即为伏羲台。九门,在藁城,距此不远,赵武灵王登上伏羲台以瞭望齐和中山两境,可见此台高峻。

伏羲,又叫宓羲、庖牺等,堪称传说中最杰出的先民。他是教人钻木取火的燧人氏之子。相传,其母华胥氏在雷泽踩巨人的脚印而孕,十二年生伏羲。有一种说法是,伏羲生于甘肃秦安,长于河北新乐,殁于河南淮阳。考古发现,秦安新乐两地皆出土过代表仰韶文化的彩陶,绝非巧合。

从今天的地貌看,新乐地处平原,并无新异奇特之处,伏羲为何千里迢迢迁徙至此?大陆泽,对华北平原远古时期的气候地貌,影响深远。当时与现在大为不同,气候温暖,雨量丰沛,森林茂盛,河流密布,动物种类繁多,有大象、犀牛以及鹿等,如今,河北曾出现过许多带“鹿”的地名,如巨鹿、涿鹿、鹿泉、束鹿等,即为明证。因此,新乐应是伏羲一族的宜居之地。

伏羲被誉为中华人文始祖,《史记》《庄子》《易》《帝王世纪》等古代典籍记载了他的“光辉事迹”。概言之:一、网罟渔猎,驯养家畜;二、始吃熟食,燧人氏钻木取火,到伏羲这儿,火不但用来取暖、照明、驱兽,还用来把肉烤熟了吃,故有“庖牺”之名,从茹毛饮血到吃熟食,这是野蛮到文明的巨大跨越;三、创造字符,结束了结绳记事;四、制嫁娶之礼,改变了子女只知其母不识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肇启了族外婚、对偶婚的婚姻制度;五、创制八卦,“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以八种符号对应天地水火风雷山泽。这很了不起,在远古时代,伏羲就拥有了高超的人类智慧,创造了与自然相应的人生哲学。另外,伏羲还尝百草、制九针,发明了乐器瑟等,为中华文明培基铸魂。

饶有意味的是,与我们看到的伏羲雄壮威武的形象不同,古籍上的伏羲却是“人首蛇身”。不仅仅是伏羲,女娲、共工、盘古等神人皆如此。先祖们为何是人蛇合体的怪异形象?我想原因可能是,在远古神话的想象中,他们不是普通的人间凡夫俗子,而是半人半神,具有创世的超自然能力。同时蛇是氏族的图腾与符号,故为大家尊崇膜拜。后来,在蛇的基础上,又创造了龙的形象,天马行空,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蛇也被称作小龙。闻一多在《伏羲考》中说,龙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脚,狗的爪,鱼的鳞和须”。龙成为华夏族群的新图腾,中国人被称作“龙的传人”。

几年前,笔者去邯郸涉县娲皇宫,属于神话传说中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地。伏羲和女娲这两位上古时期的男神女神,华夏族群的父亲母亲,都在河北大地上留下屐痕圣迹、一脉烟火。还有黄帝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确立了华夏一统,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张家口的涿鹿。河北在中华人文的滥觞期,书写了壮丽的一页。

当地人称伏羲台为“人祖庙”,相传农历三月十八是伏羲诞辰,老百姓每年要在此举行庙会。千年相习的太昊伏羲祭典,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拾阶登台,大殿前,但见袅袅青烟升入空中,似乎连接天地,融通古今。一时思接千载,耳边响起朱熹那声赞叹:“皇羲古神圣,妙契一俯仰。不待窥马图,人文已宣朗。”(刘江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