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思想观澜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经济活力的晴雨表。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当前,各地都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河北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连续3年“新春第一会”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撬动性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推动全省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营商环境的改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动力活力,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去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看到,随着经济发展、竞争加剧,营商环境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必须找准着力点,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用力。

对标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需求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本质上是一项重塑区域竞争优势的系统工程。河北毗邻京津,要以更开放的制度创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以一流营商环境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展现新作为。构建梯度化产业生态体系,聚焦京津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在雄安新区、曹妃甸等地设立“京津研发+河北转化”飞地园区,在石家庄、保定等节点城市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基地,形成与京津产业梯度互补的格局。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建立三地联合审批服务窗口,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互认、科研设备跨域共享。推进经营主体准入准营一体化协同发展试点,建立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协同,探索采取“短期兼职”“人才租赁”“周末工程师”等多种形式柔性引进一批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三地产业链数据互联互通。

以弘扬企业家精神为突破口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精神是营商环境优化的“催化剂”和“试金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以系统思维推进企业家成长生态建设,打造充满机遇、营商环境一流的投资热土。一是构建企业家权益保障制度体系,释放创新创业活力。推广“免申即享”政策兑现模式,通过大数据匹配自动推送税费减免、技改补贴等惠企政策。二是打造企业家价值实现的创新生态,创新要素供给体系。依托京津高校资源建设企业家创新实验室,实施“企业家+科学家”协同攻关计划,对突破“卡脖子”技术的联合团队给予大力扶持。三是厚植企业家精神文化土壤,重塑社会价值认同。建立企业家精神传承基地,组织老一代企业家开展实战培训。建立阶梯式企业家荣誉体系,利用媒体讲好本土企业家的奋斗故事。总之,通过制度保障、生态培育、文化重塑一体改革,激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形成“环境优化—企业家成长—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以数字化为手段优化营商环境。当下,以数字化技术重构政务流程、市场服务和监管模式,正成为破除行政壁垒、激活要素活力的重要手段。河北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通过系统化数字基建和制度创新,打造“数智营商”新生态。搭建政务服务数字中枢基础性工程,打通省市县三级自建系统数据接口,实现企业登记、社保缴纳等服务“一码通办”。加快区块链政务应用,推进营业执照、纳税证明等电子证照京津冀跨域互认。设立“数字专员”制度,运用人工智能实时解析企业申请材料,压缩事项办理时限。激活数据要素市场价值,搭建市场化数据交易平台,试点数据资产登记确权、跨境流动等创新机制。建设产业链数字孪生平台,整合京津研发数据与河北制造数据,为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提供供需匹配、风险预警服务。创新智慧监管服务体系,构建营商环境数字监测平台,实时抓取企业投诉、舆情热点等信息。通过将数字技术深度嵌入政务改革、市场服务和区域协同,破解传统治理的碎片化难题,在数字协同中抢占新赛道,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数智动能”。

以法治化建设为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加强法治建设,打造遵法守纪、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是全面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的有效途径。要系统梳理行政审批、市场监管等关键环节,将“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实践经验上升为法规,以立法形式固化改革成果。积极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动态调整机制,提升法治化指标权重,推动各地各部门依法行政。建立政府失信治理清单,开展涉企政策合法性审查专项行动,动态清理废止各类有违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针对大数据、空天信息、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赛道,探索建立数据主权认定、数字资产质押等前沿领域立法试点,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深化京津冀立法协同,三地联合制定相关法规,在环境评价、工程验收等高关联领域实现“一次认证、三地互认”。(王法涛)

(作者系河北经贸大学副教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