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年后的管理是小麦种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本文总结了小麦年后管理的几个关键点供种植户参考。
浇水管理
返青水
在小麦开始返青的时候(通常在第二年的3月上中旬)进行。这时温度回升,小麦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充足的水分对其后续的正常生长至关重要。若田间不旱,可适当推迟,避免盲目浇水。
拔节水与灌浆水
拔节期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对水分的需求量大增,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灌浆期缺乏水分会影响小麦的正常灌浆,导致秕粒增多,影响产量和品质。但需注意,不当浇水可能引起小麦倒伏,因此灌浆期浇水务必小心谨慎。在浇水时,需要注意田间湿度,遵循“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同时,避免漫灌,理想的浇水状态是在10个小时内水能完全渗入土壤,田间无明显积水。此外,选择适当的浇水时段也很重要,建议在中午前后,如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浇水。
施肥管理
年后的追肥主要集中在返青期、起身期和拔节期,这三个阶段是小麦生长的重要时期,追肥的时机和方法至关重要。
返青期
小麦对肥料的需求量相对较小,追肥应轻,每亩施10~15公斤氮肥为宜。如果土壤墒情不佳,可结合浇水进行施肥,使氮肥快速被根系吸收。
起身期
如果返青期施肥量适中,且小麦长势良好,起身期可适量减少施肥量。但如果小麦长势较弱,则需及时补充养分,为拔节期做准备。
拔节期
小麦生长迅速,对养分的需求量大增,追肥要重,每亩施15~20公斤氮肥为宜。如果返青期和起身期没有追肥或播种时间较晚,且小麦长势较弱,必须施拔节肥,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求。在选择肥料时,应优先考虑小麦的实际生长情况和土壤肥力条件,进行合理调整,避免过度施肥造成资源浪费和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同时,施肥方式也很重要,可以采用开沟施肥、撒施后浇水或叶面喷施等方式进行。
专家建议
农民朋友要及时根据早春气象变化,跟进管理。
中国农业大学王志敏认为去年冬天气温偏高,小麦带绿过冬。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吸收养分;但另一方面,由于近期降水少,部分田块干土层厚度增加,可能会受到降温影响。王志敏建议(对于)抗寒性差的品种,干土层超过5厘米的田块,补喷一些水还是有必要的。
河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邢台试验站站长李艳建议通过镇压修复土壤裂缝,防止寒流对分蘖部位造成冻害。
要在早春抓好各类型麦田的镇压、提墒、控旺。
针对一些晚播的弱苗麦田应提前做好肥水管理,来实现控旺、促弱、稳壮。
注意事项
恢复弱苗、黄苗
对于播种较深、播种较晚或者发生冻害的麦田,要做好弱苗、黄苗恢复工作。在浇水施肥的基础上,结合喷施叶面,能有效促弱转壮、促黄转绿。
预防倒春寒
年后气温不稳定,很容易出现倒春寒,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特别是一些旺长麦田,可以通过物理镇压和化学控旺,促旺转壮,提高小麦的抗寒性。如果发生倒春寒危害,可以喷施芸苔素+氨基酸叶面肥恢复。
避免除草剂药害
开春之后小麦田的除草要在拔节前进行,在温度稳定在8℃以上,土壤墒情60%左右,晴朗无风的中午前后进行,不重喷不漏喷。尤其是打甲基二磺隆的一定要特别注意。如果出现除草剂药害,可以喷施碧护或芸苔素+农满穗+氨基酸叶面肥快速恢复。
河北省植保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