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的冀中平原,稍显寒意,而保定市定兴县姚村镇西李家庄村的数字化温室里春意盎然。通过环境智能调控系统,红掌花在模拟热带气候中舒展枝叶,物联网终端实时监测着1700亩麦田墒情。这个曾经年集体收入不足5万元的村庄,如今依托“党建+金融”创新模式,蹚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
党建引领,推动传统农业蝶变新生
西李家庄村,过去曾面临农户收入低、村集体收入有限及土地流转不规范等多重困境。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村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在党支部书记鹿俊生带领下,历时三个月走访调研,创新推出“七统一”合作社管理模式。即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农资、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这一创新模式使每亩种植成本减少200元,粮食增产15%。
然而,“七统一”管理模式需要合作社有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注入,以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
恰在此时,姚村镇党委搭建政银对接平台,在姚村镇党委与工商银行定兴支行的协同推动下,“种植e贷”如及时雨精准滴灌西李家庄村的现代农业。
工商银行定兴支行在深入了解包括西李家庄村在内的姚村镇土地流转情况后,政银双方共同细化关于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金融支持方案,梳理简化业务流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为姚村镇合作社及花卉产业园投放1300余万元贷款。
这笔贷款帮助西李家庄村成功流转土地2500余亩,建成1700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675亩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
“有了工商银行的支持,现在咱们的红掌产业园已经从单体温室扩展至4期智能栽培区;蔬菜大棚从4个示范棚发展到23个数字化集群。”鹿俊生满怀信心地说,“今后,我们会持续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工商银行定兴支行及姚村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到定兴县姚村镇西李家庄村花卉基地走访,河北乾园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中)向大家介绍基地建设情况。(资料照片)
数字赋能,助力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得益于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与滋养,西李家庄村实现华丽转身,成功蝶变为一个融合设施蔬菜、花卉培育以及高标准农田于一体,充满蓬勃生机与发展活力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其中,占地158亩的红掌花卉产业园的快速发展尤为引人注目。8栋现代化智能联动温室采用环境自动调控系统,精准模拟热带雨林气候,培育“皇冠”“红斑”等8个红掌名优品种,园区培育的红掌花期长达4~5个月。同步种植凤梨、龟背竹等高附加值花卉,产品直供京津冀高端市场,通过冷链物流12小时直达京津高端市场,年供应高端盆花50万盆。
“当时建温室主体资金缺口比较大,每个现代化智能联动温室建造成本400万元左右。多亏工行的“种植e贷”帮助我们把温室建了起来,这样才及时把山东和山西备好的苗搬过来。”河北乾园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工商银行定兴支行及姚村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到定兴县姚村镇西李家庄村蔬菜大棚走访,西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鹿俊生(右二)介绍了黄瓜的产量及销售情况。(资料照片)
政银携手,“贷”动县域农业转型升级
作为一个有3.2万亩耕地的农业大镇,近年来姚村镇扎实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2022年率先启动农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姚村、辛木两村建成4300亩高标准核心示范区,打造智慧农业样板工程。2023年全面推进‘小田并大田’工程和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重点突破土地集约化经营、农业机械化升级和农技服务体系构建等关键环节。姚村镇相关负责人说。
“工商银行定兴支行量身定制融资方案,累计发放‘种植e贷’近亿元,其中2378万元专项支持党支部领办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金融支持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动能,成效已在田间‘开花结果’。”工商银行定兴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靠天吃饭”到“数字种田”,从传统耕作到三产融合,西李家庄村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政银协同的创新模式,正推动定兴农业向集约化、智能化、品牌化不断迈进。(乡村云融媒平台 穆江涛 齐建丽)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韩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