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焦磊、孙红斌)当前,我国面临着老龄化进程加速与养老行业全领域人才紧缺的双重挑战,康养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愈发显著。作为河北省首家健康类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衡水健康科技职业学院以人才培养精准化为支点,全力助推康养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锚定办学方位,精心布局专业,靶向服务康养产业人才需求
衡水健康科技职业学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紧密贴合国家政策、政府决策以及人民需求,立足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背景,聚焦康养产业人才培养,确立了“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布局,助推康养产业发展”的办学定位。同时,明确了“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赋能康养产业人才培养,打造河北康养人才摇篮特色品牌”的办学目标。学院精心规划建设康养和医养结合、现代制造、医工结合三大专业群,致力于构建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
学院通过科学划分系部、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积极在大健康领域谋篇布局,全力塑造“康养和医养结合”特色专业品牌。目前,学院已开设15个健康类相关专业,广泛涵盖医疗服务、医技、康复治疗、健康管理与“一老一小”服务四大类别。计划在2026年至2027年,重点完善康养和医养结合专业群,计划新增运动保健与康复、休闲体育、营养与保健、老年保健与管理等专业,进一步丰富专业内涵;2028年至2029年,重点积极筹备谋划建设医工结合类专业,包括医学信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康复工程、智能医学工程、医疗设备应用技术、医学影像和放射医学技术等专业,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多元育人,为地方康养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学院积极推进多元育人模式在康养、医养结合专业的实践应用,以满足市场多元需求,致力于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精湛、满怀爱心与责任感的专业人才,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就业,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延展学院办学链条,助力县域康养人才培养。谋划与周边县域合作并携手开展办学工作,推动县域康养职业教育能力稳步提升,待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即可实施。同时,2026年将与市域职教中心全面开展“3+2”“五年一贯制”康养类专业的中高职贯通培养,通过招收当地生源,让学生在当地就学,最终实现在当地就业,为县域康养产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健全社会培训体系,开展多样化培训,为区域康养产业输送人才。学院成立以来,已经面向就业重点人群开展了五批“中医康复理疗”和“母婴护理”专项职业能力培训。其中,通过提升培训,针对在岗位人员,聚焦行业前沿技术,结合企业实际案例,切实提升技能水平;通过资格培训,针对养老护理员、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健康照护师、家政服务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前辅导与实操考核,实现培训课程与证书标准深度对接;通过定制培训,根据康养机构需求,设计个性化课程,通过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培训后学员可直接上岗;通过就业培训,针对待业与转岗群体,助力他们快速进入康养行业就业。
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构建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与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继续深化“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共建产业学院,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责任共担;共建康养产品研发中心,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深化校企合作,引企入校,邀请企业在学校设立工作室,以企业运营的形式开展真实的工作场景的教学实训,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科学规划,与康养产业联合会合作办学谋划
依据国家政策以及学院的办学定位,拟与衡水康养产业联合会合作举办统招订单班,明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习就业等合作内容。
学院结合衡水市康养产业需求(如养老服务、健康管理等),按学院现有专业或新增备案专业,确定订单班专业(如智慧健康养老、中医养生保健等),学校、企业、学生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明确培养周期、课程设置、实习安排及就业保障,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导师资源及就业岗位。将订单班专业纳入学院年度招生计划,学生通过高考统招入学后,需参加企业组织的面试、体检,合格者进入订单班,未通过考核者转为普通班。
在培养与就业方面,学院创新校企协同教学模式,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企业参与课程设计与实训指导,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签订相应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