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社会


会外观察|范晓倩:党建赋能 共建共享幸福家园

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师范晓倩:

党建赋能 共建共享幸福家园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师范晓倩表示,近年来,河北省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在建强组织、破解难题、服务群众等方面持续发力,基层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与此同时,目前在基层“小马拉大车”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组织群众的最前线。基层治理成效扎不扎实,困扰群众的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基层党组织是否发挥好组织引领作用至关重要。

“要夯实党组织在基层的根基,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整合分散资源,汇聚治理合力,创新基层治理方式。”范晓倩建议,不断推动组织力量进楼宇、入网格、联居民,让组织根系延展覆盖到千家万户,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同时,搭建多方参与、协商共治平台,推动基层治理由单兵作战向协同治理转变,让基层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在范晓倩看来,把发展蓝图、宏观政策落到基层,转化为具体行动,落到群众身边,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要深入基层,常态化联系群众,持续关注和回应基层期盼,引领解决基层治理问题。

“要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深入把握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让基层治理凸显力度、饱含温度。”范晓倩说。

群众的身边事,群众最有发言权。人民群众是基层社会治理中最富有活力的主体力量,范晓倩表示,要相信群众,给予他们足够空间参与社会治理。

她认为,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总结归纳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创新创造,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基层治理保障的是民生、守护的是民心,抓好基层治理,贵在久久为功。”范晓倩建议,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根本,以群众为中心,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共建共治共享,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根基、注入活力。

(采访/河北日报记者 孙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