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遵化市马兰峪镇官房村元宵节民俗活动。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宁川颉、冯良)近年来,河北省遵化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富集多样的文旅资源,积极搭建载体、创新举措,有力促进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取得新成效。
文化浸润,赋予民族团结新内涵。该市深入挖掘长城、清东陵等世界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民族交融史实,编辑《遵化民俗》《遵化红色记忆》等刊物,累计整理出民族团结故事120余个。同时,整合46项非遗文化保护项目,培养代表性传承人275人,打造“文化进万家 非遗过大年”工作品牌。通过举办非遗美食、民俗展演、技艺展示等活动,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此外,该市还建设了民族团结进步产业示范园、“守陵人家”满族风俗文化等特色展馆,推出宫廷饮食、“京作”红木家具等5大系列100多个品种特色旅游商品,将民族团结元素融入旅游产业。
图为遵化市东陵乡裕小村“四季村晚过大年”活动现场。魏天磊摄
全域布局,构建民族团结新线路。该市大力推进长城旅游风景道、清东陵旅游专线等29项道路建设工程,串联52个民族乡村、22处景区景点。持续丰富清东陵沉浸式演绎、古建研学、孪生数字场景业态,高质量建设西铺“穷棒子”精神、沙石峪“当代愚公”精神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心设计2条精品旅游线路,涵盖13处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精品点位,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陈200余处,每年接待游客超过800万人。
产业赋能,催生民族团结新业态。该市打造“春赏花、夏戏水、秋摘果、冬滑雪”四季畅游模式,成功举办了国际板栗大会、梯田马拉松等文体活动,显著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通过开展“双富”行动,带动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打造出以裕大村、裕小村为代表的民族村落特色旅游点位。依托清东陵、古泉小镇等景区,周边民族乡村发展农家院100余家、采摘园40余个、家民宿50余家,形成了“以旅促产、以产富民、以民固边”的良性循环。此外,该市还与故宫博物院等机构合作,围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开展研讨交流,推出了《远方的家》《寻味遵化》等旅游专题片,进一步扩大文化旅游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