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近年来,我国科技人才规模不断扩大,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253项(人/组织)摘得2023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45岁以下科技人员主持完成的项目共92项,占项目总数的36.4%。越来越多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研项目中挑大梁,沉下心来搞研究,成为我省自主创新道路上的生力军。
青年科技人才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干劲十足,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创造力。我们要充分认识青年科技人才的特质,努力创造条件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支持青年人才不断产出战略性、关键性科技成果,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既要“栽培大树”,也要“选育新苗”。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就要积极做好科教工作,广泛播撒崇尚科学的种子,让更多优秀青少年走上科研报国之路。同时,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坚持“使用是最好的培养”理念,为青年人才创造更多挑战难题、担纲领衔的机会,挑重担、经风雨、长才干,以实战培育锻炼人才、促进人才成长。
科学研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青年科技人才的长周期投入。新时代必须充分研究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规律,进一步为他们松绑、减负、降压。在科研工作中,赋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以及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为青年人才提供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发展环境,释放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人才的成长依赖于环境,人才的竞争也取决于环境。要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在服务保障体系的完善和落实上持续发力,按照人才的不同类型,实施个性化配套政策,对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提供全方位服务,解决后顾之忧,为青年科技人才建功立业厚植沃土。(刘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