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社会


文明快评|整治网络乱象,向“毒流量”说不——关于网络的话题③

日前,中央网信办发布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重点,“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短视频恶意营销、AI技术滥用等八类乱象,被列入今年重点整治任务。

近年来,“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开展,集中打击网上各类乱象问题。不过,自媒体发展势头强劲,一些用户误导公众、“收割”流量的事件仍不时出现。“在漯河名下无房的都能申请公租房”“首例智能驾驶致死案宣判,车企担责70%”……近日,这些网络消息逐一被辟谣,“外地摊主被本地人欺负无法做生意”“弟弟辍学卖苹果供哥哥上大学”等视频也被证实是摆拍。

当前,在竞争压力和流量经济的驱动下,部分内容创作者利用受众猎奇心理,采取极端手段频频制造虚实混杂的“信息陷阱”,而生成式AI的发展,也让制作虚假内容变得更容易。西藏定日县地震中,一张废墟下男孩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后查证图片由AI生成;连日来引起热议的“80后死亡率突破5.2%”消息,专家表示数据与事实严重不符,经溯源,信息最早或是网友与AI对话所得。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遏制“毒流量”,需要多方合作,共同行动。

图片由AI生成。河北日报记者孙青制作

作为内容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平台应强化审核把关,对违反法律法规、违背公序良俗、扰乱网络生态的信息,采取警示、限制发布、信息消除、关闭账号等措施,防止出现审核过于简单化、一刀切、人工复审走过场等现象。

抑制不良内容扩散,推动优质内容传播,还需要在技术上不断优化推荐和流量分配机制,提高内容推荐多样性,鼓励创作者注重作品质量和思想深度。让AI技术行正道,则要进一步明确研发者、使用者等各方责任,建立追责机制,同时,通过强化提示标识、设置关键词、落实实名制等方式,规范AI应用网络生态。

网络不是矮化道德标准的“洼地”,更不是法外之地。通过规则完善、技术升级、责任共担,推动数字空间向“有序繁荣”转变,才会真正让每个网络参与者受益。(文/孙青)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