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藁城宫米:一粒好米是如何生成的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周星宇)近日,在石家庄市藁城区河北惜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笔者见识到了“藁城宫米”从原粮到产品的全过程。

金灿灿的谷子,经过去杂、碾磨、抛光、水洗等13道工序后,进入全自动化包装环节,一袋袋包装精美的藁城宫米从这里被销往全国各地。

据总经理陈冬阳介绍,公司是一家从事谷子种植、加工、新品研发、销售的综合性企业,现在的主营业务除了小米加工,还在试水一二三产融合,进行小米酒、小米醋、小米锅巴等系列衍生产品的开发销售与品牌运营。

藁城宫米的最大“杀手锏”是浓郁的米香。在生产车间,花岗岩石碾缓缓转动,每分钟仅24圈的低速碾磨,最大程度保留了小米的胚芽与米油。“低温慢碾是小米香味的关键,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我们还新引入了智能控温系统,确保碾磨过程中不因摩擦高温破坏营养。”陈冬阳说,这种传统石碾工艺虽效率不高,但是能够让小米粥黏稠香浓,可以说复刻了“小时候的味道”。

“石碾过完之后,要过两道色选。色选工艺的环节能够把草籽全部清选出来,消费者收到的米是金黄金黄的。”陈冬阳说,之后还要经过水洗,洗后的米非常干净——成品宫米都是免淘洗的,消费者可以打开袋子直接下锅。

天赋沃土,是滋养美味之源。为保障藁城宫米原材料品质,藁城区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重点研究富硒谷子,研发性状优良、抗逆能力强的富硒谷产品,最终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定向从1.2万多个育种材料中优选培育出“宫米一号”,并制定标准化种植规程,鼓励区域内农户科学种粮。

“我们带动了附近的好几个村子的种植,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农户哪里不会,随时给予帮助。”作为种植大户,陈冬阳说,企业除了统一管理自己的农场以外,还广泛吸引周边农户合作种植,并高价回收他们的作物。这种做法在保证小米质量的同时,使藁城宫米的生产规模得到大幅度提升。

通过“企业+农户”的模式,藁城区让小米从“土特产”升级为“致富金粒”,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目前,通过开展订单农业,累计推广谷子基地种植面积达30.68万亩,签订订单农业合同25.38万亩,形成了从种植、管理、收割、加工到销售的“一条龙”产业模式,带动农户约2万户,辐射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8个省份。

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延伸拓展产业链。藁城区已经依托南营镇马庄村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小米加工集散地,现有小米加工企业90余家,年加工谷子33万吨,生产小米21万吨。眼下,越来越多的小米加工企业开始共同做大区域品牌藁城宫米,极大地促进了特色产业集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