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让家乡故事“活”起来 110万唐山学子同上一堂思政课

(视频由唐山市教育局提供)

“同学们,你们知道唐山名字的由来吗?”2月17日,在唐山市路北区唐城壹零壹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壹零壹小学)课堂上,刘静婧老师以提问题的方式开启了新学期开学思政第一课。

当天,唐山市各学校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开展“知唐山 爱家乡”开学思政第一课活动,通过课堂讲解、互动体验等方式,共同讲好唐山故事,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月17日,唐城壹零壹实验小学开展“知唐山 爱家乡”开学思政第一课。河北日报记者师源摄

“嘿!快看,那是什么?”“我是燕山山脉,唐山北面紧挨着我,让我继续带着你们感受唐山独有的地形地貌……”课堂上播放的视频中,只见壹零壹小学六年级6班学生尹冠宇等同学一起坐在“魔毯”上,穿梭在唐山青山绿水间,“身临其境”感受家乡的地貌特征。

在思政第一课上,学生们出现在视频中,坐着“魔毯”感受家乡美丽。河北日报记者师源摄

壮美河山,配上动感音乐,引人注目;学生化身讲解员,讲述唐山各色特产……20余分钟的视频课程,学生们看得真切,听得入神,不时赞叹。

“这种上课形式太新颖了,让我记住了好多唐山的地理知识。”课后,六年级6班学生徐晟恩说,以前他总觉得家乡很普通,“今天才发现唐山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地方。今后,我要努力学习,为了让家乡更美贡献力量。”

2月17日,龙华中学七年级15班正在开展“知唐山 爱家乡”开学思政第一课活动。河北日报记者师源摄

以“知唐山 爱家乡”为主题的开学思政第一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也提升了老师们的教学能力与创新意识。

倒塌的房屋、扭曲的火车道、断掉的桥梁;灯火璀璨的河头老街、热闹非凡的唐山宴、时尚活力的太阳城……龙华中学七年级15班教室内,苗雅兰老师通过两组照片的对比,让学生们一下子感受到几十年来唐山发生的巨大变化,家乡自豪感油然而生。

“对我来说,今天的思政课也是一次全面了解唐山的机会。”课后,苗雅兰老师说,“在制作教案过程中,唐山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更加立体、高大。今后,我要用心讲好唐山故事,让爱家乡的种子在更多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在龙华中学七年级15班,老师正在为学生讲解家乡情况。河北日报记者师源摄

乐亭县第三实验小学联合大钊纪念馆,向学生深刻阐述“大钊精神”,增强学生对家乡认同感和责任感;遵化市松棚营中学在西铺村史馆开设“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感受“穷棒子”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的思政光芒;路南区万达小学带领孩子们走进唐山港、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等地,感受家乡发展速度……

当天,唐山19个县(市、区)110万学子通过多种多样形式思政课,生动了解唐山这座英雄城市的“七个第一”“五种精神”和新时代发展成就等,感受家乡魅力。

让家乡故事“活”起来,唐山市委教育工委多次组织专家教师,通过实地探访、资料查询、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集体备课、磨课、研课,并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编写课程教案、录制教学视频,展现唐山市资源禀赋、精神传承、发展成就等,让学生从“被动听”变为“主动学”。

“‘知唐山 爱家乡’主题思政课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创新举措。希望通过这节课程,引导唐山学子一起知唐山、爱家乡,不断勤奋学习、磨砺意志、锤炼品格,努力成长成才、报效家乡、报效祖国。”中共唐山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史林友说。(河北日报记者师源)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