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唐山市路南区:从“等事上门”到“上门办事”,幸福答卷写在百姓心坎上

图为人大代表对居民反映的问题进行解决。范博杭摄

从“等事上门”到“上门办事”

——唐山市路南区把幸福答卷写在百姓心坎上

下水管道通了、路灯亮了、楼道杂物没有了,看似小事,实则为民生大事。自2023年5月起,唐山市路南区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常态化开展“3+2”小组“爱在路南,上门行动”活动。

路南区健全“大党建”的工作格局,汇聚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网格员、志愿者的力量,按照“整合资源、减少层级、快速处置”的工作思路,开通社情民意“直通车”每月献一计等活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结合基层党组织安排和群众需求开展志愿服务。

依托平台大数据中心、AI算力算法中心,路南区充分整合舆情感知、智能采集、12345便民热线等多种社会事件来源渠道,打通公安、政法、民政、应急管理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根据问题类型和权属实行“零延迟”派单,职能部门和属地镇街限期办理,有效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2024年以来,平台累计受理“3+2”小组及群众反映事项2.6万件,按时办结率达100%。

●“爱在路南”让“群众当家”

“我们社区没有凉亭,在家的都是老人、孩子,公共场地没地方休息。”“我们老小区没有监控,特别不安全。应该安装监控设备。”“小区里没有配建电动车车棚,现在太不方便了,只能在家里充电,不安全。”……

每个月的第一个周六,路南区近800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要奔赴各个村镇、社区,与群众拉家常、听心声,查看问题,检验上一次的成果。网格员通过常态化开展集中上门走访,记录民情日志,通过网格员“爱在路南”App提交发现问题;全区志愿者结合基层党组织安排和群众需求开展志愿服务。

活动开展以来,代表委员累计走访接待企业224家、群众6000余人次,摸排问题374个,形成代表建议183条、提案128件。全区共组织近800名“两代表一委员”、5300余名网格员以及5.2万余名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2024年以来,全区网格员发现化解各类矛盾隐患2749件,志愿者开展便民服务活动达4.8万人次。

●居民积极参与,氛围越来越好

图为政协委员爱心助农活动现场。马佳明摄

居民大会、党员会、小组会、屋场会……如今,路南区居民早已经习惯了有事积极参与,党群干群关系越来越和谐融洽,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小微水体治理、垃圾清理等活动。

友谊街道发放联络卡2.2万余张,用于收集群众环境卫生、物业管理、邻里纠纷等方面问题;学院南路街道创设“小板凳议事会”,倾听居民的需求和建议,参与人数700余人;梁家屯路街道打造了5个“居民红色议事亭”,累计接待群众1300余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初步呈现。

图为立新西里社区党代表为民服务活动现场。张宇茜摄

环境美起来,群众笑起来,文明新风“吹”起来。

自2022年起,路南区连续三年均有先进典型入选“中国好人”“时代新人·河北好人”,“文明标兵”、道德模范不断涌现,“走进你·感动我”先进典型评选品牌不断擦亮。党员干部发挥带头作用,以德治促法治、以德治育文明,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形成治理新气象。

●产业经济“火”起来

图为学院南路街道“3+2”小组“为民工作室”。王雪纯摄

“我们一定要多支持本地企业、乡村产业发展。”路南区人大代表杨淑英在对定福庄村“馒香百味”花饽饽专卖店进行观摩调研后赞助专项产业研究资金近3万元,助力助推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和路南本土品牌。随着“爱在路南,上门行动”深入开展,越来越多企业发展得到了帮助。

图为志愿者为民服务活动现场。唐筱婷摄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24年,路南区将乡村党建引领和产业发展共同推进,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精心谋划村级发展规划,全区推广“一村一品”,通过“稻梁美”农产品展销会、直播带货等方式,销售农产品万余斤,积极推动花饽饽、“富北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农产品走上百姓餐桌。在经济腾飞的路上,路南区依托“3+2”小组,广泛链接资源,真正实现“村社联动、村企联动”,目前各共建单位、企业已累计投入480余万元,助力乡村建设。(王赛闯、汪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