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魏县边马镇东吕村有这样一位村医,他在医术上精益求精,对前来问诊的患者,给予无微不至的诊治和呵护;无论寒冬酷暑、黑夜白昼,坚守在临床一线,只要患者需要,随时开门进行救治。对待贫困患者,无论年幼老少,尽己所能,慷慨解囊,免费救治。他就是东吕村乡村医生张志勇。
资料照片。
小诊所大名气
张志勇今年49岁,在农村医疗战线工作24年,每天走村串户,及时为患病村民解除病痛,被乡亲们称为健康的“保护神”。
1998年7月,张志勇大专毕业后,又在郑州大学医学院、石家庄中医院进修,应聘到河南省南乐县医院内科工作。期间,他了解到农村缺医少药,看病就医困难,决心辞职回到老家东吕村行医。
2001年10月,在东吕村开设了张志勇卫生所,开始为乡亲们看病。卫生所离县城20多公里,虽然地理位置偏僻,但是门诊量很大。每天早6点,准时开门坐诊,附近乡镇、外县的群众慕名前来求医,屋内屋外总是排着“长龙”。
“他看病仔细,见效快、效果好。”来自河南省南乐县的患者王某某说:“为了让张医生先给俺看,凌晨3点就从家里过来了!”
东吕村89岁的张喜老人满眼含泪地说,去年3月份,他突患脑梗,身体僵硬,不能走动,不能说话,在大医院看了个把月。稳住病情后,回来让张医生接着看,在张医生精心治疗下,他能下地行走,也能说话了。
边马镇党委书记崔鹏说:“以前,村里年纪大、没文化的群众看病找不到门,都是拖着不看;现在,张医生的卫生室开在家门口,方便多了,省去了去大医院往返的劳累,还减轻了经济负担。”
资料照片。
为村民解除病痛
2024年2月一天夜里11点左右,休息中的张志勇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立即打开街门,见一位老人抱着小孩说:“张医生,快给看看吧,小孙子发高烧了,身体烫得不行,还直吐。”他忙把孩子抱过来,三步并作两步往卫生所跑去。先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并根据症状和家属的叙述,诊断孩子患了外感风寒发高烧引起的惊厥。经过物理降温,孩子的体温有所下降,就给孩子输上了液体,并作了针灸治疗。
经过近两个小时急救,孩子的症状显著缓解,温度逐渐降了下来,张志勇和老人才舒展一口气。他对老人说:“老哥,你不用担心了,现在症状好多了。”
天亮后,张志勇让老人和孙子在家吃过饭,又给孩子开了一些口服药,才让他们一起回家了。
“行医20多年来,张医生热情对待患病群众,三里五村,还有外省外县的群众都信任他!”边马镇司法所长李海群说。
资料照片。
倾心服务众乡亲
针对农村中老年人胃炎、颈肩腰腿疼等慢性病,张志勇自创五维疗法,用中药进行调理,扎针、艾灸、外敷、烤电等配合治疗,极大缓解患者病痛。
对待每位患者,他都会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发病原因,病变机理,治疗方法,预防措施,日常饮食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有时给患者及家属做一些心理工作,让患者听得舒心,治疗放心,缓解患者身体上的痛苦。
上海一位患者,名叫小龙,今年56岁。2022年3月,患者慕名前来看病,当时诊断为肩周炎,右肩膀疼痛,尤其是晚上疼痛加重,不能睡觉。张志勇根据病情,采取针灸、正骨、中药外敷等疗法,10天病情得到治愈,至今病情未复发。一年后,小龙给张志勇赠送一面写有“华佗再世 药到病除”锦旗,表示感谢。
资料照片
农村合作医疗及公共健康服务开展以来,张志勇挨家挨户到群众家中做工作,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耐心宣传国家新农合优惠政策,详细讲解公共健康服务项目,每年为群众免费做一次全面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并对孕产妇、高血压、慢性病等群体,不定期入户随访、检查、登记、指导用药等。
行医20多年来,志勇卫生所门诊量达20多万人次,背坏了3个药箱……他深知,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要懂得无怨无悔、始终不渝,就要懂得用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热情的服务,为群众的生命保驾护航。(张佩 杨路彬)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穆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