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教育


基层就业故事丨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王彪:逐梦军营 青春无悔

2023年,王彪在南苏丹开展海外维和任务。 受访者供图

“穿上军装,英姿飒爽的,多帅啊!”不少人都有个“军人梦”,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王彪也不例外。

2019年从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王彪以直招士官的形式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军旅生涯。王彪说,他的父亲曾是一名军人,从小父亲坚韧高大的形象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总觉得能踏入军营、保家卫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但当真正进入军营后,王彪还是遇上了不小的挑战。

“首先就是体能关。我以往在学校不太注重这方面训练,刚开始还是挺吃力的。”王彪个子高、腿长,长跑本应是优势项目,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运动基础,腿部力量与耐力较弱,面对突如其来的高强度训练,开始并不适应。

看着很多人跑到了自己前头,王彪开始有些不知道如何面对,几次下来,刚入伍时候的精气神也渐渐没了。

“男儿当自强,还能一直比别人差?”王彪的班长最先看出他的变化。经过一番鼓励和指导,王彪在训练前更加注重热身和放松,结束日常训练后,则增加腿部和核心肌肉的力量训练,渐渐地“新兵腿”没了。

经过新兵营3个月的训练,王彪的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心理上也逐渐成熟。“我之前比较急躁,在军营里学会了如何更加冷静、理智地处理事情。”王彪说,就像叠被子,每一遍的极致追求,不是对形状的执着,而是在不断磨炼耐心。

在此后的训练中,王彪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快速从一名普通战士发展成为一名优秀骨干。2020年,他成为一名新训教官,成功将一批入伍新兵带成熟练各种军事训练的合格战士。

“成为一名维和官兵,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2022年,为了有机会成为维和官兵,王彪加强力量训练,磨炼专业技能,顺利通过考核,并第一时间分享给家里人。“父母都很高兴,但更多还是担心,嘱咐我照顾好自己,为祖国多作贡献。”王彪说。

越是艰险越向前。当王彪戴着“中国第十三批赴南苏丹维和工兵分队”的袖标,登上飞机飞往非洲时,他很是自豪。

王彪初抵南苏丹,曾经只在电视上见过的非洲真实展现在眼前。

到达营地瓦乌,王彪第一时间投入到工作中。为完成抢通迪祖贝尔到拉加的主补给线施工任务,王彪跟随部队整整走了七天。与外界取得联系只能使用卫星电话,路况差、饮食难、休息少,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工作热情。

为保证在雨季来临之前顺利通车,他和战友们早出晚归。修桥时,需要安装直径3米的大涵管,由于没有其他机械和工具可用,二三百斤的叶片,他和十几个战士手动拼装,钻进弧形的涵管里去拧螺丝。

野外施工时,为防止被野外飞舞的牛虻等小飞虫咬伤,他们在炙热的太阳下穿着雨衣干活,里面的衣服一遍遍被汗水浸湿。

在长达一年的维和任务中,王彪完成了任务区补给线抢修、机场修缮、联合国基地维护及人道主义援助等任务。

虽然困难不少,当听到当地人竖起大拇指说,“China,good!”王彪觉得一切都值得。

2023年12月,王彪结束维和任务,收获了一枚珍贵的联合国和平勋章。回国后,他在岗位上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创新方法和思路实施组训课目,如今在中部战区某合成旅担任管理骨干。

2月5日正月初八,王彪迎来人生又一个重要选择——与爱人携手走进婚姻殿堂。在即将回归岗位的时刻,他说,会继续铆足劲头增长才干,这样才有资格和能力去保家卫国。(河北日报记者 桑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