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天下


人民日报关注:京港澳高速保定服务区日均服务新能源车近千辆

京港澳高速保定服务区日均服务新能源车近千辆

服务区里的充电“规划师”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22日第18版)

春运首日,南北交通大动脉——京港澳高速车水马龙。换上深色工装,套上荧光马甲,今天记者变身京港澳高速保定服务区的一名充电调度员。

近些年,新能源车数量持续增长。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春运期间(1月14日至2月22日),新能源车流量占总流量的日均值约19%,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服务区也是春运‘压力部门’!”一见到记者,保定服务区经理吕建坤说,春运期间日均入区新能源车预计近千辆,是平时的10倍左右,“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有限的充电设施,发挥最大效用。”

人民日报记者韩鑫为新能源车司机做充电指引。谭磊摄

电能充得快,首先得好用。“确保设备能用管用是底线。”说话间,吕建坤带记者来到位于服务区西北角的国网充电区。只见4台充电桩上,5辆新能源车正停靠充电。吕建坤赶忙走上前,查看剩余3把充电枪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故障,必须立马报修。”

“咱啥时候开始正式调度?”严阵以待良久,我有点迫不及待。

“别急,有你忙的时候。”吕建坤嘿嘿一笑,拉着记者去员工餐厅吃饭。“咱服务区位于北京以南151公里,返乡旅客上午从北京出发,两小时左右就能到达。”几口菜下肚,吕建坤向记者细细道来,冬天新能源车“掉电”快,加上车内开暖风,到服务区时电量已耗大半,中午饭点就是补给高峰。

聊天的工夫,一旁的对讲机不时作响:

“西区充电桩已充7辆。”

“所有充电枪均满。”

…………

“新来一辆车,开始排队!”抬眼一看,正好12点。

“快走,来活儿了。”吕建坤冲记者说。

三步并作两步,记者赶到充电区时,已有两辆车在等待。吕建坤箭步上前,一边劝导车主移车至东区充电桩,一边招呼我上巡逻车在前引路。

循着车行的轨迹,一条地下通道映入眼帘,这是一条交通“连廊”,连通高速公路东西两侧服务区。“春运前半段,出京方向是客流主力,充电桩容易‘西忙东闲’,进入返程期则相反。”一旁的司机小伙李帅告诉记者,经过调度,给车辆“整队”,车主最多只用等待半小时就能充上电,有效缓解排长队情况。

开车带路、技术辅助……一番操作过后,车辆充上了电,司机连忙道谢。“等到春节前后,每天起码得来回带路30趟,后面跟随的不再是一辆车,而会是一长串车。”李帅说。

强化服务区充电服务,不只依靠对讲机里的“小调度”。远在百公里外,京石公司智慧调度中心,通过大数据监测,分散在沿线的7对服务区“拧成一根绳”,可实现对京港澳高速(北京至石家庄段)123把充电枪和3台移动充电车的“大调度”。一旦保定服务区出现车流高峰,移动充电车这个“大型充电宝”将及时到岗支援,与之相邻的望都服务区也将同步接到预警、及时应对。

“近两年,入区新能源车数量大幅上涨,车型也丰富起来。”今年48岁的吕建坤已在服务区工作15年,见证了我国新能源车的快速成长壮大,“要让充电能力更强、服务水平更优,才能保障旅客平安顺利返乡。”

冬日里,阳光格外温润。不远处,服务区内全新的24个充电桩正抓紧建设,这是吕建坤心里的“底气”,“今年春运,我们一定能打赢充电服务这场硬仗,让旅客卸下后顾之忧、开心回家!”(人民日报记者 韩 鑫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