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在一些农村,人们开始筹备自己的“村晚”。
“自从发了征集节目的消息以后,我的手机响个不停,村民报名的热情非常高涨。”日前,石家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席村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连日来,在南席村的小广场上、村委会大院里,一到下午就能看到村民们在积极地排练。“来,再来一遍,注意这几个细节……”扇子舞队的负责人正在纠正队员的动作,“别看这是我们村的晚会,但是标准可不低!”
从节目筛选、舞台置景,到彩排演出,村民积极参与。一场“村晚”,不仅给村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拉近了村民们心与心的距离,在筹备和演出过程中,村民们相互协作、共同努力,为演出成功举办尽一份力。
每一场“村晚”,主角都是村民,讲的是身边事,演的是身边人。这不仅是一场让村民放松身心、欢聚一堂的聚会,更是一次让人们领略乡村文化独特魅力的契机。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民俗风情。村民们通过舞蹈、歌曲、小品等节目形式,将乡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传统手工艺等元素融入其中,让人们记得住乡愁。
一场活动,为村民们带来了节日的喜悦气氛,也把新时代的文明风尚播种在乡村文化的土壤中。无论是讲述乡村发展变化的快板,还是反映日常美好生活的歌舞,展现了村民们为美好生活而拼搏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是新文明乡风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内核。
在“村晚”的舞台上,LED大屏与高质量音响等现代科技,为传统戏曲舞台助力;环保小品寓教于乐,倡导绿色生活;贯口快板铿锵有力,道出乡村移风易俗的新变化;网络直播让远方游子共赏乡情……这是村民们自己的盛会,是乡村振兴、文明进步的生动反映。
“村晚”正成为展现乡村文化的名片,让乡村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新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绘制出一幅幅美丽和谐的乡村新画卷。(文/梁潇)
图片由AI生成。河北日报见习记者梁潇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