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文体


世说新语丨让“年味游”变成“年味留”

“年”未至,“味”先来。距离蛇年春节已不足一个月,新春旅游市场已明显升温,其中“年味游”成为一大特色,多个小众目的地火出圈。据携程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泉州、潮州、汕头、自贡、大同、兴义等地热度飙升。铜陵、黄山、大同、景德镇、漳州等地预订订单量同比增长约4倍。(据1月3日《光明日报》报道)

“年味游”,顾名思义,就是去打卡一个极具地域特色和年节氛围的习俗、活动或者非遗项目,在旅游中沉浸式体验过年的独特韵味。

1月6日,航拍下的唐山市丰南区河头老街。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虽然往年类似的文旅项目也不少,但今年这个乙巳蛇年绝对非同寻常。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的春节”愈发成为国人的骄傲,体验原汁原味的“中国年”成为世人的期待和向往。

对于外国游客而言,“划重点”的玩法都玩不过来。逛故宫登长城爬泰山,还要去看看承德外八庙,游一游张家界武陵源;迷恋功夫的要去少林寺和武当山,“熊猫粉”直接奔四川,历史文化迷又怎肯错过三星堆遗址、兵马俑博物馆和泥河湾遗址公园……交通四通八达、全球四海一家。中国这个曾经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国度,如今时尚又亲切。

除了这些朗朗上口的“基础款”,年味儿这个“隐藏款”早已渗透到每个细节里。可以穿上汉服、戴好簪花,去做一把漆扇、看一场皮影、烧一炉独属自己的瓷器;也可以参与到以古典名著为题材的沉浸式演出中;还可以在街头巷尾、市集店铺中,去体察和感受中国年的味道。北京的雍容大气、上海的摩登繁华、西安的汉唐风韵、天津的松弛幽默,中国传统文化处处绽放着光彩……虽然,春节早就具有了世界感染力,与春节相关的民俗活动也已走进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而这一次,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还是散发出更超往日的、飘香世界的经典味道。

2024年12月31日晚,“冀望未来共启华章”2025京津冀跨年联欢活动在正定古城南城门举行。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某在线旅游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整体团队量较2024年同期增加了30%,出游人数增长46%。细看会发现,春节期间,小众目的地热度飙升,安徽歙县鱼灯、河北蔚县打树花、四川阆中舞草龙、福建泉州簪花围、潮州英歌舞、延安陕北说书……很多人愿意为了一个非遗项目而奔赴一座城,为了一项民俗而去沉浸式过年。

而各地也为游客们准备了充分展示自己特色的年味大餐。比如山西将推出民俗社火、古建研学、温泉康养等主题游;广东策划了烟火年俗、踏春赏花、潮玩乐游等多板块文旅项目;京津冀三地策划设计古城游、民俗游、博物馆里过大年等不同主题,推出历史文化主题游线路,以及看灯会逛庙会等内容,已掀起假日旅游消费新热潮。

“年味游”火了,但是什么样的文旅项目才能一枝独秀,在一片大好中爆火出圈?什么样的特色大餐才能留住奔年味儿而来的游客的脚步?

1月5日,北京稻香村零号店寻宝馆,顾客正在排队选购文创糕点。本报记者张昊摄

引流离不开一招鲜,只有主题突出、魅力独具、内容丰富而又烟火气十足,才能成为人们的心头好;引流也离不开硬实力,要凭借自己独有的资源禀赋,打造有档次有品位的体验项目和展示场景,要传承经典,却不能固步自封,要打造新潮,却不可糊弄山寨;引流还需要有热情有温度,春节的氛围是团结和睦、是温馨舒适、是游子归来、是家的味道,若想让八方游客寻得到年俗、觅得见乡愁,“主人家”就要用脑用力用情用心,这样才能让更多“头回客”变成“回头客”,让“年味游”变成“年味留”,让传统而美好的春节更加火起来、热起来。(韩莉)

2025年1月17日河北日报《文化周刊》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