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文体


享非遗盛宴 迎快乐新年

近日,河北博物院里格外热闹。一阵急促的锣鼓声响过后,“非遗会客厅”古色古香的戏台前,围满了看戏的人,一些戏迷朋友随着唱腔轻声跟唱,显示出他们对戏曲的热爱。当天,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5年“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我们的节日”系列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在这里拉开序幕。‌邯郸市魏县大平调剧团带来的《阴阳扇》率先上台,充满浓郁地方特色和艺术魅力的演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以前听说过京剧、川剧、豫剧,大平调是一种什么剧种?”演出一结束,不少游客朋友对魏县大平调感到好奇,纷纷向魏县大平调省级非遗传承人陈艳丽围拢过来,听她认真讲解这个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剧种。

近日,2025年“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我们的节日”系列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在河北博物院举办。图为活动现场。河北日报记者史晓多摄

“大平调的唱腔属于梆子腔系统,因为比河北梆子、山东梆子等音调低,所以叫大平调。‘四大扇、两杆号,一听就是大平调’,便是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陈艳丽介绍,平调的乐器中有两对大铙和大钹,还有两杆“尖子号”,因为表演气势恢弘,场面宏大,唱做念打并重,粗犷豪放,刚中带柔,深受观众喜爱。

“魏县不光我们剧团在表演大平调,梨乡大地还有很多唱大平调的人,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把大平调文化传承下去。”陈艳丽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剧团还会到各地进行演出,希望通过优美的唱腔给大家带来节日的快乐。

魏县大平调剧团表演结束后,石家庄丝弦(晋州赵兰庄丝弦)《文王访贤》、平山坠子戏《王宝童篡御状》、临城南调《敬德背鞭》、海兴西路梆子《阳关折柳》、海兴西路梆子《黄鹤楼》等传统剧目陆续上演,十多位非遗传承人各展风姿,精彩的表演引得掌声阵阵。

近日,2025年“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我们的节日”系列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在河北博物院举办。图为活动现场。河北日报记者史晓多摄

“我创作的脸谱包括平面脸谱、立体脸谱、配盔饰的舞台脸谱及创意脸谱四个类别。在创作脸谱的过程中,平面脸谱是最方便的一种形式,而立体脸谱能多方位体现脸谱的全貌。”当天的活动,除了戏曲展演外,还设置了青少年美育非遗研学体验环节。在石家庄戏曲脸谱制作技艺体现展台前,该技艺县级非遗传承人张建认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绘制戏曲脸谱,并向孩子们普及京剧人物、谱式分类、颜色寓意等戏曲知识。

“每一次走到孩子中间,都能感受到他们对脸谱的喜爱,有时讲完课,孩子们意犹未尽,拽着我不舍得让走。”看到孩子们对脸谱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张建认高兴地说,将非遗植根青少年心中,便是最好的传承。当天,众多小朋友们围拢在石家庄戏曲脸谱制作技艺、无极剪纸、高阳民间染织技艺、正定传统拓印技艺等体验区,学习剪纸、印染、拓印等传统技艺,并把自己制作好的非遗带回家。

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2025年,他们将继续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庆节假期等重要节假日,组织举办系列特色鲜明的非遗活态展演展示活动,把节日的喜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给更多人,进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河北日报记者史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