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从养老服务网络、服务形态等方面提出目标和路径。(据新华社1月7日报道)
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意见》首次明确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概念、首次提出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和因地制宜推进养老机构分类改革。《意见》落地实施,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撑起更多“幸福伞”,也为进一步发展银发经济提供了重要机遇。
抓住政策利好发力银发经济,河北大有可为。河北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1644万人。满足各年龄段、不同消费层次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需要扩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养老服务供给,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公平的养老服务。同时,要推动养老服务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让有条件的老年人拥有更多选择权,享受到更有品质的养老服务。
发展银发经济,要丰富养老服务场景,在“养老+”上做文章。北京市建成10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可提供集中养老、养老助餐、老年学堂、康养娱乐等系列服务;上海市推动专业化养护院建设,构建“以养带医、以医带养”的运营模式。我省培育石家庄、秦皇岛康养产业增长极,发展燕山—坝上、太行山和沿海休闲康养产业带,助力乡村旅居养老、森林疗养、食药康养成为新时尚。这些创新思路和做法,折射出银发经济的勃勃生机,也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壮大银发经济,要发挥区位优势,推动旅居养老目的地建设。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延伸布局,发展智慧养老、候鸟式养老等新业态……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精准有效,保定小院、承德温泉、廊坊养护等一批特色养老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吸引了16.7万京津老年人来冀康养,让河北真正成为老有颐养的京畿福地。
拓展银发经济,要着眼长远、布局赛道,释放养老消费潜力。衡水市投资10.8亿元建设京津冀康复辅具智能制造产业园,生产医疗康复护理机器人、智能健康可穿戴设备等高端产品。河北大学等多所本科高校、一些高职院校和技工学校增设康复治疗学、养老服务管理等相关专业,并扩大招生规模。重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解决养老专业人员短缺问题,将为银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政策做支撑,市场添活力,群众得实惠。河北抓住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有利契机,因时因势做优做强银发经济,必将进一步擦亮养老产业金字招牌,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幸福舒适安康。(刘 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