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邢台市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A类县新增数量全省第一,C类县成功清零,获得省奖励资金全省第一
邢台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缘何节节攀升
2024年12月25日,河北省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4年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结果:邢台市新增襄都区、隆尧县、临西县、平乡县4个A类县,数量全省第一,仅有的两个C类县全部跃升为B类,还有5个县(市、区)实现位次跃升,共获得省奖励资金2900万元,金额居全省第一。
1月3日,在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河北省碳捕集碳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技术人员在碳捕集小试平台做实验。 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永晨摄
邢台市有46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关系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空间。“聚焦服务‘工业立市’‘文化兴市’战略,我们着力强弱项、补短板,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推动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整体跃升。”邢台市科技局党组书记魏彦辰介绍,该市继2023年A类县从2个增至6个、C类县从7个降至2个之后,2024年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A类县增至10个,其他8个县均获评B类县,C类县实现清零。
●增投入,提升创新实力
2024年12月30日,在邢台市襄都区河北中煤旭阳能源有限公司5.5米捣固焦炉机械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现场,技术人员正在调试电机车智能控制设备,部分软件已完成升级。“该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有关部门帮助我们争取资金支持,目前已完成智能化管控平台设计和两台机车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全部完成后每年可降低人工成本210万元。”该项目负责人王志超说。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离不开资金投入。这两年,襄都区抢抓上级支持政策机遇,实施了科技政策支持攻坚行动和全社会研发投入强攻行动等,出台具体措施,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以“真金白银”支持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升,落实落细税费优惠,充分调动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2023年襄都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29421万元,同比增长285%;2024年1至11月,襄都区规上工业企业共开展研发项目95项,科技研发投入4.67亿元。与此同时,该区完成了两级跳:2023年从县域科技创新能力C类县升为B类县,2024年获评A类县。
2024年12月17日,河北永明地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员工正在组装泥浆泵。陈惠浩摄
2024年12月31日,在宁晋县玉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研发人员正在忙着开展食品级玉米蛋白粉、香皂级专用淀粉生产工艺和羧甲基变性淀粉生产技术等研究,部分研发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该公司技术总监齐广波介绍,公司的研发投入年年提高,有力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前段时间,针对公司生产的结晶糖母液有一部分因含有杂质难以结晶的难题,研发人员开展重点攻关,经过反复研究测试,优化生产工艺,将不结晶率从15%降至5%,效益大幅增加。
宁晋县着眼于提升特色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出台《支持企业科技创新15条措施》《宁晋县促进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激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靠科技创新打开发展空间。2024年1至11月,该县研发费用归集14.93亿元,排名全市第一。
记者从邢台市科技局了解到,近两年,该市以科技项目经费、科技扶持专项基金、担保基金等方式,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深入开展研发投入专项指导服务活动,大力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后补助等科技惠企政策,激发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2023年,全市研发经费达54.8亿元,同比增长46.8%,增速居全省第二位,研发投入强度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24年研发经费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促转化,强化科技引领
2024年12月30日,任泽区河北华密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的特种橡塑产业技术研究院(扩建)项目正在进行内装修,计划2025年上半年投用。
“我们将依托研究院合作共建京津冀科技转化平台,建设新材料中试产线,努力实现更多高端橡塑产品进口替代。”华密新材研究院副院长张伟介绍,2024年初,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签订高性能有机硅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技术合同,包含4项专利,成交额达3400万元,其中耐高温密封胶带项目已开始试生产。
任泽区大力支持企业强化京津科技创新合作,2024年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3.36亿元,全市排名第一。该区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团作用,推动青岛科技大学科技特派团为华密新材服务6次,完成成果转化2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2项;安徽理工大学科技特派团为河北永明地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服务8次,合作研发的远程控制智能化一体钻机进展顺利。
2024年,邢台市健全供需双方清单式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畅通京津研发、邢台转化渠道,围绕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与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达成合作意向,组织举办一系列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常态化开展技术合同登记指导服务。经初步统计,当年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95.86亿元,同比增长61.22%;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19.31亿元,同比增长73.96%。
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团工作。组织11个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科技特派团深入重点县进行产学研对接和成果推介;29个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入企服务上百次,帮助完成成果转化、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平乡县自行车(童车)产业科技特派团围绕智能电动玩具控制器、童车自动化焊接、轮胎复合材料等重点环节调研指导,提出20余条改进建议,与平乡自行车产业技术研究院及相关企业共享高端自行车和童车用铝合金、镁合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技术。
强化科技项目引领。邢台市积极探索创新应用场景,借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突破迭代、新产品推向市场。经过积极推荐争取,该市正在重点建设中型无人机救援平台、金银花智能全自动采摘应用场景等2个应用场景,南和区气象局“‘无人机+气象探测’应用场景”、河北莹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气象应急无人机创新场景”列入省科技厅2024年第二批创新应用场景清单(低空经济),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大尺寸轧辊均质化复合制造应用场景”等4个应用场景列入河北省百项创新应用场景需求清单。通过主动对接国家、省科技计划,邢台市2024年共争取省级以上科技资金8078万元,其中奖补类资金5580万元、科技计划项目资金2498万元。
●强主体,激发创新活力
在内丘县河北建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河北省碳捕集碳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技术人员正在监测分析碳捕集循环利用项目运行情况。“我们以‘双碳’目标为指引,与清华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持续开展产学研联动,建起河北省碳捕集碳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依托燃煤锅炉烟气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不断加强对碳捕集、碳利用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创新。”河北建滔品质部经理张盛勇说。
河北省碳捕集碳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的成立,补上了内丘县省级科技研发平台的短板,为该县科技创新能力跃升提供了助力。内丘县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半数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建成了研发机构。2024年,该县科技创新能力由C类县跃升至B类县,位次较上年上升11位。
襄都区把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抓手,针对人才建设、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等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要素,加大帮扶力度和服务精度,搭建企业成长阶梯,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2024年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
邢台市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该市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计划,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机制。2024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76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88家,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248家。抢抓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重大机遇,支持中钢邢机与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联合申报全国轧辊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推动省级创新平台扩量提质,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1家;新增5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数量居全省第二位。
以“科技金融结合”为重点,推动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取得新突破。邢台市积极组织科技型企业参加科技部“企业创新积分制”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打分,争取科技创新再贷款额度支持,开展“2024年科技金融助企行”银企对接会4期。2024年前三季度,8家合作银行向该市科技企业发放贷款近8000笔,贷款金额129亿元,列全省第4位。(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