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燕赵新青年·青年时评丨呵护好青年的这份学习热情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青年夜校逐渐成为很多年轻人工作以外的“精神快充”。

课程一上线就被抢光,课堂上临时加凳子……“夜校”,这个听起来已是“过去时”的教育形式,如今正以新姿态闯进年轻人的夜生活。从文艺特长、非遗文化到美食评鉴、生活技能,在华灯初上的城市一隅,不少年轻人告别下班后宅家刷视频的生活,走进夜晚“小课堂”,在收获新知、享受松弛的同时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但需要注意的是,青年夜校火速出圈的同时,低价引流、虚假宣传、课程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如何把青年夜校办好、办实、办长远?不妨把青年夜校与青年成长需求相链接,在阵地建设、资源配置、课程设置等方面下足功夫。

精心选点,让青年方便来。对于城市打工人而言,下班之后的时间短暂而宝贵,择优选址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发挥现有青年之家阵地优势,统筹社区文艺之家、健身俱乐部等服务中心,全方位推动阵地联建、资源共享。另一方面,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以青年群体多、交通便利的区域为切入点,将青年夜校设在年轻人方便来的地方,搭建起交友联谊、互学互助的综合性阵地。

整合资源,让青年愿意来。资源配备是青年夜校的基本保障。既要积极引导各地青联委员、青年讲师团等走进夜校,也要集聚更多实践经验丰富的青春达人、典型榜样等各领域优秀人才,为广大青年提供高质量的学习平台。通过不断扩大优质文化资源供给,让青年真正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优化课程,让青年喜欢来。课程设置是青年夜校的有效抓手。既要润物无声,让课程内容有深度,也要统筹兼顾,让课程设置有温度,切实提升课程吸引力。比如,可以创新送课模式,通过线上和线下问卷调查,实现菜单式“点课”,把业务知识以最专业、最实用、最浓缩的形式传授给青年。

夜校“圈粉”青年人并非偶然,这是一场供需两端的“双向奔赴”。“正青春、不虚度”,我们应呵护这份学习热情,不断提升夜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期待“长红”的夜校能为青年提供更多元、优质的学习机会,让青年人从中体验探索更加精彩的人生之路。(刘荣荣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