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近些年来,“光盘行动”广泛开展,铺张浪费现象大为改观。然而在一些地方,“舌尖上的浪费”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家庭聚餐后,餐桌上菜肴没动几筷子就被倒掉;学校食堂里,泔水桶经常满满当当;“大胃王”吃播,刚吃进嘴的食物转身就吐掉……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食物损耗浪费率约为22.7%,按2021年产量计,共损耗浪费4.6亿吨食物。一点一滴的浪费,积累起来竟然有如此巨大的损失。
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一场持久战。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全社会巩固形成珍惜一餐一饭的良好风尚。
多一些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宣传引导。天津市红桥区将“节俭办婚宴 餐桌新文明”宣传倡议纳入“5·20”“七夕”等结婚登记集体宣誓主题活动中,不少新人响应号召,节俭办席;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制止餐饮浪费融入“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等特色活动,并创作主题民族山歌广为传唱。这些做法接地气、易操作,促进文明餐饮成为新时尚,收到了明显效果。
制止“舌尖上的浪费”,还要压实主体责任,鼓励各方深度参与。河北省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餐厅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设置最低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检查;湖北省黄冈市的餐饮企业每天将保质期内的“余量食物”捐赠给“食物驿站”,向社区居民免费分发;辽宁省锦州市号召全市餐饮单位与市食安办共同为消费者免费提供打包盒……餐饮企业和相关部门纷纷开动脑筋、开拓思路,形成了贯彻节约理念的工作合力。
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同样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运用和加持。一方面,很多城市通过食安小程序,推出随手拍“光盘”照片等公益活动,鼓励群众举报餐饮浪费行动,获得就餐优惠券。另一方面,部分学校、社区和机构的食堂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开展合作,运用大数据系统精准加工、生产和配餐等环节。一系列有益探索,创新了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为杜绝餐饮浪费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多积尺寸之功,“舌尖上的浪费”就会越来越少,勤俭节约就能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文/刘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