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锐评丨“防沉迷系统”不能沦为摆设


目前,我国未成年网民已近2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7.3%。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规定,对未成年人每天上网玩游戏的时间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然而,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未成年人通过商家提供的租号、买号、代练等方式绕开了“防沉迷系统玩游戏。

江苏张女士9岁孩子租用网络游戏账号长时间打游戏,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浙江王女士未成年女儿购买成人游戏账号,10天内就充值了1万多元……近年来,诸如此类的事情频频发生,成为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防沉迷系统”成摆设,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不小的危害,必须予以重视。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严肃的社会性问题。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严格的防沉迷规定,但个别商家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不免心存侥幸、铤而走险。他们利用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心理,以各种非法手段绕过监管牟利,既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也消解了“限游令”等有关制度的严肃性。这也警示全社会,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需要堵上管理漏洞,斩断租号、售号、代练等黑灰产业链条。

有关部门应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细化完善防沉迷规定,推动“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迭代升级。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还应建立健全监督和反馈机制,督促游戏厂商严格执行防沉迷的相关规定,切实发挥“防沉迷系统”的约束力。并且,还要加大对黑灰产业的打击力度,从严从重处置处罚,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还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引导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正确对待网络游戏。不少现实案例表明,孩子沉迷游戏与其家庭环境息息相关,有的家长自身就沉迷游戏,有的家长平时忙于工作和应酬,缺少陪伴孩子的时间……为此,广大家长应该通过增加亲子互动、户外活动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提升自控能力,让他们自觉远离网络游戏。(文/贾东亮)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