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眼下青年夜校在各大城市持续升温,当代年轻人“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的新式夜生活渐成潮流,甚至出现了夜校“开课即满”“一座难求”等情况。青年夜校走红的背后,是年轻人对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热爱。青年夜校如何由“走红”变“长红”?本期圆桌论坛,我们邀请三位政协委员一起深入讨论。
嘉宾一
省政协委员、民进河北省委副主委赵少伟:
加大政策引导
规范夜校发展
青年夜校要持续“长红”,离不开政策的引导。要明确牵头部门,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夜校发展,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同时要尽快出台规划指引,从创办条件、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服务规范、课程设置等多方面指导夜校规范发展。
为鼓励夜校走多元化、精品化路线,有关部门应引导夜校成立联盟组织,定期举办特色课程评选会,激励夜校积极开发精品课程,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对以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特色课程,有关部门应给予专项资金扶持,推动夜校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为充分激发青年进入夜校学习的积极性,可尝试将夜校的学习成果与职业技能认定相结合,给予符合条件的夜校职业技能认定资格,让年轻人在学习的同时得到社会认可,提升荣誉感。
嘉宾二
省政协委员、省群众艺术馆调研编辑部主任刘珂辛:
发挥政协资源优势
助力建强夜校阵地
当前,青年夜校在城市获得长足发展,但是在县(市、区)还比较薄弱。推动青年夜校向县(市、区)延伸,应拓展更多教学场地和载体。可以在政协委员会客厅、委员工作室、民主议事堂等平台中,选取一些交通便利、软硬件设施较好的阵地,向青年夜校开放共享。
各地政协组织应充分发挥作用,组织委员深入调研,在夜校时间安排、场地选择、课程设置、服务延伸等方面问需于青年,更好满足青年多元化需求,激发夜校发展活力。鼓励有专长的政协委员担任青年夜校助教,进一步丰富师资力量,实现青年成长成才、委员履职为民双向奔赴。
建议有关部门引导青年夜校与职业培训机构合作,根据教学课程,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和文化场馆等公共设施开展职业培训,满足青年在家门口学习的需要。
嘉宾三
省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寇学臣:
“青年点单+夜校接单”
打造多元化学习模式
青年夜校不仅为年轻人提供新知识、新技能,也是集社交、文化交流于一体的新平台。要精准抓住青年需求,精心打造各类课程。
建议邀请企业一线骨干、行业专家、乡村工匠等对年轻人进行技术指导,开设舞蹈、声乐、美妆、健身、书法、花艺等内容丰富的“潮课”,将青年夜校打造成年轻人的充电站、服务站和交友站。将剪纸、扎染等非遗技艺纳入夜校课程,邀请非遗项目传承人授课,在传播特色文化的同时,带动文旅产业发展。
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采用“青年点单”模式设置课程科目、课时、频次等,实现青年“要什么”夜校就“教什么”的定制化服务。(河北日报记者 刘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