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微评丨读懂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背后的期待

现在,一些年轻人尝试通过评论“哭穷”等手段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如频繁表达“太贵了,买不起”“我不打算买了”之类意见,以新的人设影响算法推送,最终达到享受优惠的目的。(据中国之声12月16日报道)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消费者的社交行为和消费习惯等信息在平台算法面前几乎都是透明的。部分平台根据消费者年龄、职业和消费水平等大数据,对相同的产品实施差异化定价策略,导致会员价比非会员价更高、打车费用越来越贵等“杀熟”现象不时出现。很多年轻人对此的反向驯化,就是为了摆脱算法的算计。这也许不能根治大数据“杀熟”,但传递出拒绝被算法支配、拒绝被区别对待的鲜明态度。

在以大数据为基础、以算法模型为支撑的互联网消费生态中,提升信任度方得长久。商家和平台利用算法实施差异化定价或许能获得短期收益,但透支的是消费者的信任,必然会影响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读懂年轻人反向驯化大数据“杀熟”背后的期待,必须多管齐下,确保算法技术向善、依法而行。掌握技术的平台应加强自律,切实承担起应尽责任,有关部门也要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机制,以防技术被滥用,让算法真正服务于人,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加公平、阳光的数字消费环境。(赵晓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