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教育


基层就业故事丨衡水职业技术学院2017届毕业生王思艺:“剪”出一片人生好光景

12月9日,王思艺正在剪纸。 受访者本人供图

一把刻刀、一张红纸,刻刀翻飞间,一幅精巧的剪纸作品便跃然眼前。

这位坐在桌前操控剪刀的姑娘叫王思艺,是衡水职业技术学院2017届毕业生,现在是衡水市桃城区王斯颐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

作为衡水手工剪纸第五代传承人,这个外表文静清秀的姑娘,一聊起剪纸就滔滔不绝。

“剪纸是宝贵的民间传统艺术,我的梦想是通过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剪纸,把这门古老的艺术好好传承下去。”王思艺说。

1995年出生在衡水的王思艺,小时候受外公影响,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14年初,父亲的一位朋友送了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剪纸作品给她,当她打开卷轴的那一刻,一下子就被那细腻而又传神的剪纸技法迷住了:“每个人物的眉眼都到位,每棵树的枝叶都清晰,真是太棒了!”

从那时起,王思艺开始了对剪纸艺术的探究之路。

上大学后,衡水职业技术学院鼓励学生创新创业,2015年初,20岁的王思艺正式注册成立衡水王斯颐工艺品有限公司。

那时,她去各地的剪纸专业村寻访,去北京798艺术城参观,去北京美术学院看油画,寻求灵感。

“剪纸没有秘诀,只有不停去剪、去练、去琢磨,才能有质的飞跃。”王思艺说。

勤学加苦练,渐渐地,王思艺的剪纸技艺越来越纯熟。2018年,在山西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参观时,王思艺偶然接触到了《大槐树移民图卷》,几百个栩栩如生的移民人物形象,让王思艺惊叹的同时,也让她萌生了创作同样一幅剪纸的想法。

由名画到剪纸作品,是艺术表达语言的一次彻底转化,需要二次创作。

“这个作品人物比较多,人物的表情是最难刻画的,有时候为了一个眼神,就要反复修改多次。”王思艺说。

有时候为了一个细节,她常常一坐就七八个小时。历时一年零四个月,这幅长18.6米、宽0.48米的作品终于完成了。作品参加了2020年国家图书馆年俗文化展,受到了专家和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这幅作品也更加坚定了她对剪纸艺术的坚守与传承。

截至目前,她已经独立完成100多幅作品创作。2022年王思艺被工信部录入中国工美行业专家库。

作为年轻人,她在沿用古老技法的同时,大胆借鉴版画、雕刻、刺绣技巧,在构图中穿插二维、三维造型,由单色发展为单层彩色、多层套色,让作品更加立体生动。

作为非遗传承人,这几年,王思艺不但在传承弘扬非遗剪纸,也希望帮助更多人,一起通过剪纸实现增收。

王思艺在公司开设了培训班,免费培训剪纸技能,帮助残疾人及其家庭摆脱贫困。

为了更好地帮助群众就业创收,王思艺又把项目从剪纸拓展到绢花、中式面点等技能,把这些项目引进到市区及周边农村,公司派人上门发放订单样板,以村为单位签订供销协议,使村民足不出户即可创收。

“2020年以来,我们累计授课340余场培训13000余人次。”王思艺说。

衡水市桃城区赵家圈镇卢家园村的王玉香一家三口都是残疾人,通过学习绢花等手艺,每个月增收1500元左右。

“每次看到他们领取工资时开心的笑脸,我就特有成就感。”王思艺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像王玉香一样参加免费培训的残疾人有2200多人。2020年,王思艺还被中残联评为中国助残新闻人物。

一把剪刀、一张纸,不仅剪出了王思艺自己的理想生活,她还把自己的爱好发展成了很多人养家糊口的手艺。

“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剪纸文化走得更远。”谈及未来,王思艺说。(河北日报记者 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