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焦磊、王文通、耿国娜)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落细落实,今年以来,武邑县按照“弘扬文明风尚,抓好示范带动,疏堵有效结合”的思路,全方位、多渠道、广覆盖地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全县移风易俗工作呈现出“动员广、形式活、载体新、影响大”的良好态势。
坚持统分结合,建立完善组织和工作机制。由县文明办统筹负责全县移风易俗工作的组织实施、问题协调、考核督导等工作,由各乡镇(区)作为实施主体,根据实际制定相应规定并成立专班,组织建立各村村民议事会、村民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和红白理事会,指导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落实,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网络。目前,该县524个村均已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
坚持点面结合,宣传引导形成声势。今年,武邑县印发了《武邑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倡议书》,积极开展“打击封建迷信 破除陈规陋习”进村居、进机关、进家庭、进校园、进企业、进网络的“六进”宣传活动。武邑县委宣传部在“今日武邑”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封建迷信的常见形式级危害等。县融媒体中心刊播以“打击封建迷信 倡树文明新风”为内容的公益广告。同时,该县在“点”上发力,利用农村智慧广播村村响大喇叭,围绕厚养薄葬、勤俭节约、邻里守望、孝老爱亲等内容,每天播放两次,宣传正能量,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崇德向善。充分发挥基层文艺工作者作用,编排创作了一批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移风易俗文艺作品。
坚持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以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为依托,武邑县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移风易俗示范镇村创建、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榜样引领、模范带动作用。目前,赵桥镇刘辛庄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清凉店镇被评为省级文明乡镇;武邑镇、紫塔乡东小里村被评为市级文明镇村。同时,该县持续开展了“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系列宣讲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妇女之家建立道德讲堂,由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亲自授课,宣讲移风易俗典型事例,讲幸福家庭、文明家风故事,利用榜样的示范引领,传递道德文明、幸福和谐的家庭清风,让文明行为奏响和谐之音。
坚持志愿服务,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武邑县印发了《武邑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完善组织架构。截至目前,10个乡(镇、区)全部按照“五有”标准建设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24个政村和6个社区全部完成实践站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覆盖率达到100%。搭建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立志愿服务总队,各所、站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和大队,建立志愿者管理、培训等管理制度,设置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建设、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帮扶帮困8类常备队伍和“N”支特色队伍,形成了以县级志愿服务总队为中心,横向覆盖各行业系统、纵向贯通县乡村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围绕“传、评、帮、乐、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发挥了帮助群众、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作用。今年以来,该县累计组织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500余场次。推出“文明实践文艺演出”“法律进农村志愿服务”“未成年心理辅导项目”“爱老敬老志愿服务”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开展活动400余次。
坚持堵疏结合,先进典型广泛树立。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武邑县委、县政府给党员干部定标准、亮底线,明确了“14条禁令”,鼓励社会各界对党员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进行监督。督促指导各村建立《村规民约》,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将村民办理红白事的标准、流程及奖惩规定纳入村规民约,使村规民约从群众的“选择性遵守”变为“强制性约束”。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树活动,示范带动作用有效发挥。积极发掘培树典型,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引导人民群众知典型、学典型、争当典型。指导各乡镇开展各具特色的移风易俗活动,比如:韩庄镇贾史村通过“加减乘除”推进移风易俗、圈头乡唐家湾村电力爱心超市、清凉店镇大白庄村家风家训传承馆传承好家风等。同时,结合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县住建局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对街头迷信活动摊点依法清理取缔。
如今,红白喜事简办、省钱做公益在武邑县已蔚然成风,形成以“新风”为荣,以“陋习”为耻的社会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