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孙雪琴)今年以来,廊坊市司法局不断创新思路举措,在调解工作上求突破,在纠纷化解上促提升,在实际工作中,始终着力打造过硬调解队伍,构建多措并举、多元合一、多方合力的矛盾纠纷化解格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2024年以来,廊坊市各类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涉及金额近15亿元,纠纷案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最大限度、最高速度帮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落地见效,为廊坊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高标准打基础 织好基层工作网
织好基层调解网。廊坊市共有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3741个,其中,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3473个,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117个,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10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27个。全市基本形成以县、乡镇(街道)调委会为龙头,村(社区)调委会为基础,行业专业性调委会为节点,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广领域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筑牢社会稳定的根基。
拓展行业调解组织。覆盖知识产权、校园安全、环境保护、物业等24个领域,全市建成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27个。其中,婚姻家庭、医疗保险、银行保险三个领域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市县两级全覆盖。今年,全市积极引入律师、公益性民非调解组织等专业力量,试行市场化解纷机制,建成律师调解室92家,商事调解组织10家,提供更为专业高效的解纷服务。广阳新建“老班长律师法律调解服务中心”,免费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咨询与调解。
做好品牌示范引领。廊坊市县两级共同努力,先后培育了“乡理乡亲”“夕阳红”“无忧调解”等凸显地域调解文化的特色品牌8个,创建“广阳刘军霞”“霸州李万庭”“固安昱章”等个人调解室36个;“帮大哥式”调解员66名;建成三河康城、安次蓝波湾等精品调委会92个。廊坊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向主城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体诊所延伸服务,工作覆盖192个医疗机构,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平安医院建设先进集体”荣誉。通过积极打造调解品牌集群,该市进一步提升调解影响力、群众认可度和遇事首选度,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活力。
高起点抓调解 构建大调解格局
构建公共法律服务解纷体系。廊坊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坚持调解优先,统筹人民调解、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联动行政复议、仲裁等各类非诉解纷方式,构建多元解纷圈。大厂6个乡镇依托司法所,打造“律师+行业特色调解”模式,联合老党员、老支书等各方力量,多元化解群众难题。2024年,全市村(居)法律顾问参与解纷900余件;鉴调一体(司法鉴定+人民调解),快速解纷,履约率100%;“公证+调解”,办理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文书301件,涉及金额近千万元;行政复议调解结案260件,调解率达19.8%;全市通过推进多项工作,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途径、低成本、高效率的解纷需求。
构建非诉与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今年以来,廊坊市司法局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全市‘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工作推进会议”等会议,引导全市近3600个调解组织与两级法院有效衔接,及时分流案件;联合选取廊坊开发区、三河市开展“诉调对接”工作调研,打造三河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全市“诉调对接”工作样板;创建“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调解室”委派协作机制,确保律师调解书及时进行司法确认,有效节约了社会成本,提高了调解工作质效。
做优各类调解协调联动机制。廊坊各地因地制宜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调解模式。文安加强警调对接工作,在13个乡镇公安派出所设立调解室,与乡镇人民调委会实现案件移送、信息互通,促进调解工作与110对接。霸州将法院在受理民事案件中发现的情绪激烈、矛盾可能激化或不服从判决的当事人进行梳理登记,重点关注,并委托调解组织及时介入,最大限度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固安419个村街与律所、法律服务所签订法律服务协议, 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审查法律合同、调处矛盾纠纷,法治化预防矛盾纠纷;全市117个乡镇以上人民调解组织及231名调解员骨干入驻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冀时调”平台,在线解纷有效应用。
高站位促和谐 服务中心工作
着力服务重大战略实施。廊坊市着眼深化京津冀三地互通互联,推动广阳、安次、三河、大厂、香河、霸州、文安、大城分别与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静海区等大力实施“接边工程”,签订《人民调解联调联动协作协议》,建立起了“通武廊”“津沧廊”联调协作机制,全面构建隐患互查、纠纷联查、风险互防的工作体系,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矛盾联合跨界调处,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廊坊市司法局统领实体平台、热线平台,聚焦“解纷服务延伸”,在廊坊司法行政微信公众号建立“廊坊小律”服务平台,汇集司法所、人民调解、公证律师、仲裁鉴定等3600个机构,近1.6万名法律服务人员,实时为群众提供人民调解等法律指引、法治宣传等自助服务,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推行“12348+人民调解”解纷机制,在热线咨询不能化解矛盾时,全市77个行专人民调解组织跟进,引导当事人选择和解、调解等方式解纷,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优化了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