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10月举办的2024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全国首创的钢铁类大模型——河北太行钢铁大模型首次发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今年10月举办的2024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河北太行钢铁大模型展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河北日报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 田 明摄
河北太行钢铁大模型涵盖了原料、铁前、炼铁、炼钢、轧钢、销售等全流程,涉及钢铁产业142个全链条生产应用场景模型,赋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引领新一代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从“百模大战”到“千模竞技”,大模型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何为大模型?
“你可以将大模型理解为一个超级聪明的大脑。”河北太行钢铁大模型研发专家、燕山大学教授刘文远介绍,大模型是指拥有超大规模参数、复杂计算结构的机器学习模型。
大模型分为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如果说通用大模型是“百科全书”,适用不同的产业土壤,垂直大模型则更像单领域的专家,能够更精准地满足行业特定的需求。
大模型的通用智能必须细化到各个行业,给它“投喂”行业中的专业数据,通过训练形成场景化、定制化、个性化的专有模型,才能给各垂直领域带来人工智能革命。钢铁工业是大型复杂流程工业,是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重要阵地。
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目前,全省共有39家钢铁企业60个冶炼厂点。
作为钢铁大省,河北钢铁行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条完整,但也面临技术创新、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挑战。而大模型则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但打造垂直大模型并不容易,关键是算力、数据和模型的匹配。投资大、时间长、难度高,普通企业难以承受。
能否集中力量攻关钢铁领域大模型,让全省钢铁企业都能低成本应用?
今年3月开始,我省汇聚华为、阿里、百度等顶尖人工智能企业及业内专家,组织省内39家钢铁企业,开展钢铁生产工艺、流程等场景应用模型攻关,共同研发钢铁领域基础大模型,并将其命名为河北太行钢铁大模型。
“我们从钢铁企业300多个数智化应用场景中,确定142个大模型可赋能的场景,再给出对应的142个专业模型。”刘文远说。
其实,大模型与钢铁企业,已经擦出了火花。
“鑫达钢铁—河北钢谷”“纵横钢铁—用友网络”“承德钒钛—河钢数字、河钢材料院、中国移动”……在2024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河北太行钢铁大模型展区,参展企业均为钢铁企业与科技公司成组出现,共同展出专业模型。
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数字经济处处长姜霞说,全省不少钢铁企业或是自研或是携手科技公司,已经在某些生产环节应用了专业模型,效果正在显现。
普阳钢铁与东北大学合作,在中厚板生产线二号线应用转钢辊道转向自动控制模型。以粗轧工序为例,得益于专业模型快速计算分析处理,实现了精准转钢,轧钢工从2人减为1人,每天轧钢增加168块,产品合格率提升,还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河钢集团唐钢公司携手中国钢研集团,推出一体化生产排程模型,能快速精准为生产排程调度提供专业的优化方案,把计划员的用时从4小时缩短到半小时内。一体化生产排程模型在冷轧车间落地应用后,降低产品库存15%,提升生产效率20%,订单准时交付率100%。
这些专业模型都被纳入河北太行钢铁大模型142个专业模型中,但它们大多为小参数大模型,还需进一步研发优化,使其迭代至真正的大模型,发挥更优的效果。目前,142个专业模型正由钢铁企业、大模型公司、专业模型公司共同研发。
“就像有了各类App,如果没有手机和系统,他人也无法使用。”刘文远说,要统筹调度这些专业模型,需要打造一个全省的钢铁人工智能的模型库、知识库和市场库,各钢铁企业可以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技术方案和厂家。
经过研发团队半年多的反复摸索、论证、修改,今年10月,河北太行钢铁大模型技术架构构建思路形成,采用CoE(Collaboration of Experts,专家协同)技术架构,取得重大突破。
在2024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河北太行钢铁大模型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在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看来,在关键工序、关键点位定制垂直大模型,集小胜于大胜,真正解决行业一直想解决却解决不了的问题。
大模型不是“生出来”就完事了,更要“用起来”。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姜霞表示,接下来,我省将加快河北太行钢铁大模型研发进度,通过市场化手段,积极推动142个专业模型在更多钢铁企业落地应用,助力企业提质降本增效,不断繁荣创新应用的生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河北日报记者 米彦泽 解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