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文体


冀版好书丨科普童书也可以“好玩儿”

科普童书也可以“好玩儿”

——评《野果记·好玩儿的野果》

大自然是孩子学习知识、体验美与生命力得天独厚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孩子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而且可以增长见识,锻炼意志力。

在“自然学堂博物美文系列”图书中,作者韩开春重拾自己童年时期关于自然的种种记忆,建造了一座妙趣横生的自然乐园。其中《野果记·好玩儿的野果》(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更是以“好玩儿”为名,记录了作者童年时期认识各类野果的故事,凸显了自然之趣,向孩子传达自然之博、知识之广、文学之美,以及自己对自然的深深敬畏之情。

在“好玩儿”中普及知识。作者在将玩野果的趣事娓娓道来的同时,描述了野果的样貌形态、生存环境、称谓演变等,并对相似品种进行了对比。书中还为每种野果配上了彩铅插图,使孩子们能从文字和画面多角度了解植物的全貌。

《代代橘》以“返老还童”的故事开篇,生动表现了这种果实能够逆生长的特性;《白杜果》从自己儿时的武侠梦讲起,因白杜果的外形酷似武器,所以作者为它起了个“四棱白杜锤”的名字;《蒺藜》通过讲述自己被蒺藜“咬过”的经历,引出“蒺藜狗子”这个称谓,并从它的外形和历史渊源解释其名字的由来;在《麻栗·锥栗·板栗》中,作者回忆起玩陀螺的趣事,从外形特征、植物学分类、用途等方面辨析这三类栗子的不同……一件件带有乡土气息的童年往事,带领小读者一起回到作者儿时的家乡,使孩子们在感受农村生活无限乐趣的同时,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奥妙。

在“好玩儿”中传递文学温度。作者旁征博引,每一篇文章都不乏古今文献。《乌桕子》一文中,作者从秋日登高游玩写起,引用宋代诗人林逋的诗句“巾子峰头乌桕树,微霜未落已先红”,来说明乌桕叶在秋天变红的特点。乌桕子与梅花形态相似,作者为证明这一点,引用郁达夫《江南的冬景》:“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此外,还引用了陆子渊《豫章录》“桕树冬初叶落,结子放蜡,每颗作十字裂,一丛有数颗,望之若梅花初绽”,以及袁枚《随园诗话》“余冬月山行,见桕子离离,误认梅蕊”。《苍耳》一文通过讲述《诗经》中一位妇人一边采卷耳,一边思念丈夫的故事,引出苍耳具有“思念”的文学意象。用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可煮为茹,滑而少味”和贾思勰《齐民要术》“因名‘羊负来’”,分别说明苍耳嫩叶的味道和苍耳别名的由来……孩子们在学习植物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能接受古今优秀文学的熏陶,培养对美的感知力。

在“好玩儿”中唤醒生态意识。作者从小亲近自然、观察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反思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以及与自然的关系。在《蒺藜》一文中,作者辩证思考了蒺藜为何被称为恶草,批判了人类总是以自身好恶定义自然界的行为。《苘盘盘》写到自己儿时将苘盘盘和推磨虫插在一起玩游戏,作者不禁感慨:“那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了‘别人’的痛苦之上。”作者将自然界的一草一木视为与人类平等的生命,告诉孩子要以敬畏之心尊重自然万物,只有善待自然界的各种生命,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生。

孩子是未来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力军,生态文明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好玩儿”的科普童书,能够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知识,表达情感与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为孩子们埋下科学与文学的种子,深植热爱自然的观念,进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金小力)

2024年12月13日河北日报11版文艺评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