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锐评 | 莫让AI“魔改”视频亵渎经典

林黛玉化身拳击手和贾宝玉对打,孙悟空骑着摩托车扬长而去,身着古装的甄嬛拿出机枪扫射……一段时间以来,在AI技术加持下生成的“魔改”视频风靡网络。观众耳熟能详的人物和情节在“魔改”之后变得荒诞不经,初看新奇不已,再看眉头紧锁。无底线的“魔改”视频泛滥成灾,俨然成为互联网内容的污染源之一,必须予以重视。

为了追求博人眼球的效果,AI“魔改”视频往往过度解构、曲解原著内容,毫无边界地亵渎经典影视作品,与原著想要传达的精神内核相去甚远,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此外,这些无底线的改编有的还涉嫌侵犯著作权、改编权以及肖像权等,游走在法律边缘。

不能放任AI“魔改”视频亵渎经典,也不能纵容AI技术成为新型侵权行为的温床。日前,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发布《管理提示(AI魔改)》指出,近期AI“魔改”视频以假乱真、“魔改”经典现象频发,要求各相关省局督促辖区内短视频平台排查清理AI“魔改”影视剧的短视频。管理提示及时释放出向AI“魔改”乱象亮剑的信号,是一次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治理行动,极为必要、非常及时。

事实上,对影视作品的“魔改”由来已久,最初以“鬼畜文化”之名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影响力的亚文化现象。但在当时,此类视频多为一些高度同步、快速重复的素材配合背景音乐达到怪诞的效果,在剪辑技术上较为粗劣。AI技术的发展,无疑为低成本制作恶搞低俗视频提供了工具与手段,也令“魔改”视频的画面越发天衣无缝,移花接木技术之高,甚至让普通人难以分辨真伪。这不免令人担忧——时间一长,我们是否还能分清到底哪些才是真实的记忆?

经典影视作品之所以被一代又一代观众反复欣赏解读,在于其以生动的人物塑造、深刻的思想主题和优秀的视听画面等,承载起了观众的集体记忆、家国情怀。面对滥用AI技术“魔改”视频亵渎经典的倾向,相关平台和管理部门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别让“娱乐至死”“流量至上”的风气侵蚀经典影视作品的生命力,守护好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文/赵晓昕 图/王 鹏)

20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