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张家口市政法机关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日前,记者就如何推动这项工作走深走实,如何联系当地实际,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采访了张家口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刘海峰。
记者:请您谈一谈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
刘海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全市政法机关必须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努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展现政法部门新担当、新作为。要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因此要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的要求转化为促进改革的实际行动。要深刻认识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完成艰巨繁重的战略任务,必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永葆改革创新精神,在新征程上坚定不移把改革进行到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要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一体推进政治督察、执法司法监督检查、纪律作风督查巡查等制度,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委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记者:怎么理解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在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上有哪些好的做法?
刘海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改革和法治的关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生动形象地阐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履行好新征程政法工作职责使命,必须坚持改革在法治下破题、在法治下推进。同时,要坚持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把法治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工程之中,以改革的实践伟力破解法治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着力激发和增强政法工作活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现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特别是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政法机关必须积极适应人民群众新期盼,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通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加强司法监督,确保司法公正高效,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中,要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作用,持续健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机制。我们积极转变思维模式,最大限度地聚焦于“案”,深入推进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建立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执法办案新模式,实现简单刑事案件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环节的闭环流转和无缝衔接,实现案件办理的全过程可监督、可预警、可追溯,促进规范执法、公正司法。今年,全省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改革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崇礼区圆满召开,我市简单刑事案件网上“单轨制”办案率位居全省第一。
记者:如何通过改革,服务和保障张家口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海峰:各级政法机关要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大局,深入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进一步强化政法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作用。要发挥好保障职能。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后奥运经济发展、“首都两区”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抓好全市政法系统116项法治化营商环境措施落实,严格落实《严厉惩治违法犯罪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十条举措》,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政法保障。要发挥好调解职能。全面学习把握“枫桥经验”本质要求和时代特点,聚焦中央信访工作“五个法治化”工作主线,学习运用“浦江经验”,将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托现有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人民调解、律师调解、商事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等力量,推进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全覆盖,实现各类矛盾纠纷“一口进”“全程调”“分流办”“多口出”。依法妥善处理婚恋家庭、邻里关系、经济金融、欠资欠薪等重点领域的案件,坚决防止引发连锁反应造成风险。要发挥好服务职能。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提升案件办理质效,为我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新动能保驾护航。围绕完善审批服务、法律服务、安全服务三大体系建设,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深化政法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实现企业“法治体检”常态化,建立健全助企联系机制。持续加大涉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权益保护力度,增进人民福祉。(河北法治报记者 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