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思想观澜丨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实体经济直接关系国家的生产能力、就业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没有实体经济提供的坚实物质技术支撑,就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作为制造业大省,河北有着坚实的工业基础、齐全的工业门类、雄厚的制造实力。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上,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的原则,深入推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既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拓培育,又抓好传统产业的优势重塑,不断夯实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的基础。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为主攻方向,持续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不断提高实体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要着重推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让新兴产业顶天立地,让未来产业竞相涌现。完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机制,以发展高端产品为导向,推动钢铁、化工等行业产品由原料级向材料级转变,全面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完善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超前布局空天信息、生物制造、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等新赛道,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科技创新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要着眼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和资源保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优化整合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批高能级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促进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大力实施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通过并购重组、上市融资等方式,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机遇,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充分发挥数据要素放大叠加作用,积极拓展5G应用和“互联网+”场景,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努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国以才兴,业以才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智力引擎,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从实际看,创新效能不强、创新人才不足,是制约我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必须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放在突出位置。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人才强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不断提升高校办学水平。落实好《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年)》,破除区域壁垒,打造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共同体。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核心,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效能。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多元化、广覆盖的金融服务生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及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持续加大金融对科技领域的投资,积极探索并创新金融服务与产品,深度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把金融资源真正集聚到高质量发展战略上来,聚焦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上来。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和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支付结算体系,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营造公平、透明的金融消费环境,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监管方式,以更大力度的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积极稳妥推进财税、统计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结构,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支持机制。坚持以增强企业获得感为目标,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推动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以及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框架和政策实施机制,持续深化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改革,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许曼)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