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京津冀大健康|承德借力京津优质资源打造协同共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李晓东)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是引领承德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之一,也是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的重要决策。近年来,承德市坚持立足定位,主动作为,以强合作促交流,强协同促共享为导向,全力推动京津优质医疗资源突破地域壁垒“流动”起来,打造协同共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取得了积极进展。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助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现新突破。北京市与丰宁满族自治县、滦平县建立帮扶,天津市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承德县、平泉市、兴隆县等建立帮扶关系,拨付帮扶资金,用于县级医院改造、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等基层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隆化县妇幼保健院综合服务楼建设、兴隆县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建设、30所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项目、151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顺利完成,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基础条件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患者就医环境更安全更舒适。

深化合作,促进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快速流动。今年6月,承德市政府与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共同签署《京冀承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承德市中心医院、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市中医院、承德市三院、承德市康养医院、承德市口腔医院、承德市妇幼保健院等7家市直驻市医疗机构,与北京友谊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胸科医院、北京老年医院、北京市口腔医院、北京妇产医院等7家京津高水平医院突出重点、打造特色,在医院管理、人才交流、技术培训、学科建设、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同时,以点带面,推动全市2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与北京53家高水平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共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加速医疗协同融合。扩面推进23个京津冀医联体建设,目前已被三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确认3个,承德市口腔医院与北京市口腔医院、承德市第三医院与北京胸科医院、承德市第六医院与北京航天中心医院打通医院管理、学科交流、双向转诊等多方面合作通道,建立医疗服务协同机制,实现医疗资源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推动资源、服务“双下沉”。

■推出四大创新举措,让群众享受京津优质医疗资源更便捷

为使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京津优质医疗服务,承德市积极制定相关政策,采取多种举措,吸引京津名医定期到承德坐诊、手术。

聚焦市域转诊率高的心血管外科、肿瘤科等,承德市打造了国家心脏中心阜外医院于存涛教授工作室、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俊田名医工作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学斌教授工作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陈忠教授工作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陈晓红教授工作室等21个京津专家工作室,成功开展心脏大血管、肿瘤及耳鼻喉等相关专业复杂手术,搭建市域内转会诊平台,向各县市区辐射,社会效益及老百姓的就医获得感明显提升。

建设京津“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增加优质中医药服务可及性。近年来,承德建设了国医大师张大宁、全国名中医陈宝贵、国医大师李世懋等11个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以工作室为落脚点、以跟师学作为连接线、以应用于民为服务面,培养传承型人才,利用全国名老中医宝贵资源,发扬传承中医药文化和名医学术思想,让承德百姓便捷享受优质中医药服务。

搭建京津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市级远程医疗中心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友谊医院等27家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承德市第三医院与天津市肿瘤医院开展远程联合门诊建设,充分发挥肿瘤专科带动作用。承德市中心医院、兴隆县人民医院、隆化县人民医院等医院均可通过远程会诊中心与京津医院开展远程医疗服务,为全市疑难危重患者提供全面、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减少患者外出就医的交通、住宿费用,让京津优质医疗更及时,更温暖。

大力推进京津冀检查检验互认共享。全市33家医疗机构纳入京津冀检验结果互认,23家医疗机构成功纳入京津冀影像资料,不仅提升京津承三地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和医疗同质化水平,还降低了患者就诊费用,简化了患者就医环节。

下一步,承德市卫生健康委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坚持“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理念,强化机遇意识,扎实推进卫生健康协同各项工作,充分挖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蕴含的巨大潜能,在主动服务大局中推动承德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就医需求,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