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在柏乡县龙华镇南郝村的北方风景竹园,游客带着小朋友正在拍照打卡。河北日报记者吕若汐摄
这个冬天,去哪儿看绿?北方风景竹园走起。
11月24日,记者慕名来到位于柏乡县龙华镇南郝村的北方风景竹园,300亩的土地上长满翠竹,汇聚成一片“绿海”,竹林摇曳惹人醉。竹林边,游客们三五成群,有的忙着挑选风景竹盆栽,有的忙着摆造型拍照。
正值周末,来自邢台市襄都区的游客朱彦克带着女朋友前来赏竹,顺便想着也为自家的小院添点竹绿。“这些竹子是什么品种?抗不抗冻?”站在一片长着黄绿色竹竿的竹林旁,朱彦克问起了正在竹园里忙活的园区负责人耿志强。
“这是我们驯化的黄金竹,十分耐寒。去年冬天,承德的客户买了一批黄金竹,气温降到零下27摄氏度还活得好好的。”谈到自家园区的风景竹,耿志强十分自豪。他告诉记者,黄金竹和金镶玉竹是园区卖得最好的两种风景竹。
11月24日,在柏乡县龙华镇南郝村的北方风景竹园,工作人员正在给风景竹修建枝叶。河北日报记者吕若汐摄
我国南方拥有丰富的竹资源,但北方大规模种植销售风景竹的并不多。“这跟风景竹在北方的成活率不高有很大关系。”耿志强说,大部分竹类不耐严寒,移栽的最佳时间在3至4月或8至9月,要想把风景竹种植当作产业发展,就要解决耐寒、移栽时间短等问题。
2018年,耿志强在柏乡县建起了首个风景竹种植基地。在培育及繁育的关键时期,耿志强邀请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和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的专家现场指导。不仅仅现场求教,遇到难题时,他还通过远程视频连线请教专家。
几年下来,耿志强成功摸索出一套适用于北方地区的风景竹种植管理技术,打破了风景竹移栽的季节限制。今年,他们还参与了华北地区竹类植物栽植养护技术规程标准的制定。
行走在北方风景竹园,高高矮矮、十多个品种的风景竹绿影婆娑、参差披拂。“从南方引进的竹种都要先在大棚里‘住’2年以上,通过调整温度、湿度慢慢驯化,让其适应北方的温湿度,待竹子长大后才可以出棚售卖。”耿志强说,南方竹要想在北方“安家”,驯化是第一道关口。
在竹园内的白色大棚里,几株竹子的根部巧妙地被一个塑料材质的圆桶状培养皿包裹着。耿志强弯腰将栽种着竹苗的培养皿倾斜90度,记者注意到,培养皿竟然没有底盘。“这可是我们提高竹子成活率的‘秘密武器’。”耿志强得意地说。
2020年,基地种植的第一批竹子开始售卖,但卖出去仅一个月,就有客户反映叶片枯黄了。“竹鞭作为竹子的地下根茎,细长且横向生长,移栽过程中很容易被损坏,一旦损坏就好比切断了竹子的生命之源,成活率肯定降低。”一名专家的话点醒了耿志强。
“是不是可以把新出土的竹子栽到育苗盆里,移栽的时候连盆带走,从而保护竹鞭不受伤?”
想法一出,他立即投入实验。结果,由于盆内土壤养分不足,过了俩月,竹叶又泛黄了。
“怎么才能确保竹鞭既‘吃得好’又不受伤?”正当耿志强一筹莫展时,一位农民朋友给他出了个主意:“要不试试那种灌溉用的塑料水管,做个没底的培养皿?”耿志强一试,嘿,效果真不错。
用这种自制培养皿养的竹子,竹叶绿油油的,竹鞭也长得壮实,关键是成本还低。现在,耿志强又对自制的培养皿进行了改良,把外围剪开再缝上,这样透水性就更好了。
如今,基地的竹子移栽后成活率稳定在95%以上,年销售额达200万元,带动周边农民就业100余人。“借着柏乡县大力发展林果花卉产业的东风,我们还计划打造一个集竹林文化、竹林康养、竹林休闲于一体的竹林旅游综合体,让竹园成为柏乡旅游的一个新名片。”耿志强说。(河北日报记者 吕若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