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零碳园区里的“加减法”

11月25日拍摄的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办公区,停车场车棚顶上安装了太阳能光伏组件。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听说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办公区改造成了零碳园区。11月18日,记者前往园区所在地石家庄市鹿泉区一探究竟。

“追求零碳,并不意味着园区内的建筑、交通、用水、用能等不产生碳排放,而是通过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进行碳抵消后,整个园区年碳排放总量不大于零。”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智能与绿色建筑研究所所长郝翠彩解答了疑问。

园区里,路旁是草地和碧水,中德被动式低能耗示范房、中加低碳节能建筑技术交流中心和装配式清水混凝土建筑掩映在树丛中。单以中德被动式低能耗示范房为例,这座全国第一座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每年可节约用电100余万千瓦时,减碳量900多吨。

有了绿色建筑为基础,经过核算,零碳目标走到这一步,还有1703吨二氧化碳需要抵消。

记者发现,园区里6个停车场的车棚顶、两栋办公楼及员工餐厅的屋顶,布上了太阳能光伏组件;主要道路两边的摄像头很密集,不远处就有一个。

郝翠彩说,这些都与园区追求零碳息息相关。

开展碳排放核算核查方法、光储能柔性利用、建筑本体节能降碳、智慧交通与碳排放动态监测等科技攻关,开发建筑降碳产品方法学……在精准统计单项用能情况及对应碳排放量后,他们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减排及碳替代措施。

光伏并网点产生电能,增加园区绿电用量;加密摄像头则起到车型识别、车位探测和道路信息引导功能。这些信息最终汇总到零碳园区的“数字大脑”——碳能数慧园区管理平台。

打开碳能数慧园区管理平台,从温湿度、颗粒物等户外环境数据监测到智慧交通、虚拟电厂等情况,都一目了然。

郝翠彩介绍,园区内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年发电量可以达到180余万千瓦时,能够满足园区每年的用电需求。但光伏组件发电量受日照时间、季节等因素影响,具有波动性。绿电富余时可能用不着,绿电短缺时又可能是用电高峰。柔性储能方式,被郝翠彩团队纳入零碳实现路径。

平台上的虚拟电厂板块与智慧交通板块互动,当预测某一时段将出现富余绿电,园区内新能源车辆车主可以选择在这一时段充电,最大程度实现绿电自发自用。

经测算,改造后的园区通过运行降碳、光伏消碳、绿植碳汇、中水再利用等措施,每年可总减碳1820.17吨,实现负碳运行。

项目减碳量可以通过碳交易实现年收益14.6万元。而绿电的应用,则使园区每年可减少运行费用135万元。算好“加减法”的零碳园区,既减碳又增收益。(河北日报记者宋平)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