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锐评丨“网络挂号”为何还有“黄牛”的操作空间

前不久,在沈阳多家医院门口随处可见一种小卡片,上面写明可以提供挂号、陪诊、预约检查等服务,还可以抢先就医。有的患者家属在医院预约系统无法挂上号的情况下,为了不耽误病情与“黄牛”联系,交了数百元费用后挂号成功。据警方调查,原本几十块钱的挂号费,在“黄牛”手里倒来倒去,能卖到几百到上千元。

“黄牛”并不是新鲜事物,也不是沈阳一地才有。近年来,“网络挂号”逐渐普及,但个别地方医院周边的“黄牛”并未完全销声匿迹,有的转型成了“技术黄牛”。一边是望“号”兴叹的患者及家属,无奈之下花钱找“黄牛”,心疼得直嘬牙花。一边是肆无忌惮的“黄牛”,“割韭菜”赚得盆满钵满。如此乱象,不仅损害了公众利益,更扰乱了市场秩序,让人深恶痛绝。

“网络挂号”按理说是公开透明的,为何还有“黄牛”的操作空间?从根本上看,还是因为管理没有支棱起来,有的可能是网络技术有漏洞,有的可能是政策执行“掺了水”。但不管怎样,这些都导致“黄牛”有利可图、有机可乘、有缝可钻。从过去“内部有人”的“关系黄牛”、“扛铺盖卷排通宵”的“苦力黄牛”,再到如今玩科技手段的“技术黄牛”;从炒热门的火车票、飞机票、免费博物馆门票、知名高校预约参观资格,再到倒卖关系群众健康的专家号,背后的根源是一样的。

“黄牛”可恶、可恨。让“黄牛”不敢“牛”、不能“牛”,就要从管理上发力,运用多种手段规范市场秩序。比如,去年9月,文旅部、公安部发布新规,要求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采取强实名制,就让许多倒卖演唱会门票的“黄牛”吃了瘪。这足以说明,“黄牛”没有想象中那么神通广大,只要手段严起来、法律武器用起来、创新举措多起来,“黄牛”生存的灰色空间就能被大大压缩。

当然,在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反制“黄牛”必将是一个动态过程。对有关各方来说,一方面应当继续与各种作弊手段“斗法”,尤其要提高技术水平、用好科技手段;另一方面还应提供更多高质量供给,更好满足公众需求。相信只要管理跟上来、工作做到位,“黄牛”就“牛”不起来,买票、挂号也就不再是让人焦虑的话题。(文/张博 图/王鹏)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