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锐评|扫雪不达标取消评奖资格,没毛病

近日,辽宁大学化学院发布的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细则引发关注。这一细则规定,该学院研究生如冬季扫雪缺席次数多于30%,将被取消学业奖学金评审资格。学院一工作人员回应称,扫雪是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劳动能力,没有完成一个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劳动教育,这是不应该的。

“为什么不雇扫雪师傅”“有滑倒摔伤风险”“奖学金比的是学业成绩,与扫雪次数何干”“把扫雪与奖学金挂钩有强迫意味”……舆论一时纷争不休。扫雪不达标取消评奖资格,这到底是管理创新,还是权力滥用?

劳动是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和劳动观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劳动,已进入从小学到中学的综合教育课程体系,何以研究生参加义务劳动就成了“把学生当免费劳动力”?

劳动是一辈子的功课,没有毕业、结课之说。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要强化服务性劳动,自觉参与教室、食堂、校园场所的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和管理服务等,强化公共服务意识和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可见劳动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价值。

有人担心扫雪会因为路滑出现安全事故,其实,研究生已经是成年人,具备最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放开手,让他们去经历风雪和摔打,相信他们能经受风雪的考验,并在穿越风雪中变得更加强大——这才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应该持有的心态。我们应该警惕和反思的是,学生一直被保护得太好,甚至成了温室中的花朵,这将对他们的人格带来怎样的影响?

至于“奖学金比的是学业成绩,与扫雪次数何干”的观点,不过是对奖学金的偏颇理解,折射出单一指标评价的狭隘和局限。将参与扫雪情况纳入考核指标,让奖学金品学兼优的内涵更加丰富,这不仅不应被质疑,还应当多加鼓励。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扫雪不达标取消评奖资格,社会舆论应给予更多理解与支持,让劳动教育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文/蔡晓辉 图/刘志永)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