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文体


文化中国行|跟着董耀会再走长城·写不完长城精彩 道不尽薪火传承

写不完长城精彩 道不尽薪火传承

——写在“跟着董耀会再走长城”纪行式采访结束之际

11月26日,纵览新闻客户端首发新闻访谈《长城对》,来一场穿越40年的对话。

“和40年前比,这一次走过来,大不一样了!”10月19日,站在辽宁省丹东市虎山长城上,眺望远处的群山和蜿蜒于上的雄伟长城,中国长城学会首席专家、副会长董耀会感慨万千。

10月20日,“跟着董耀会再走长城”团队结束了虎山长城采访活动,从辽宁丹东返程。这标志着这场持续4个多月、跨越9个省区市的大型纪行式采访落下帷幕。

从渤海之滨的山海关老龙头到河西走廊上的嘉峪关,再到鸭绿江畔的虎山长城,采访团队沿着万里长城一路行走,沿途遇见了太多壮丽的风景、动人的故事、可爱的人物,让我们一次次被震撼、被感动、被激发出骄傲和自豪。

这是一次跨越40年的重新行走,更是一次长城保护的全新见证。

历时4个多月、跨越9个省区市,采访团队一路记录壮丽的风景、动人的故事、可爱的人物。

40年前,董耀会走长城时,长城很多点段损毁严重。“那时的山海关老龙头,仅存遗迹。而阳关,只有墩墩山上一座烽燧孤零零守候在无边沙漠中。”他说。

40年后,长城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矗立在人们面前。“从文物本体抢险加固、消除安全隐患,到开展研究性保护修缮,”董耀会说,“长城保护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各地对长城保护的重视程度大幅提高,修缮维护方式不断优化,保护理念也从被动的抢救性保护向主动的预防性保护转变,从注重长城本体保护向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转变,长城保护不但有力度,也更有温度、更科学。

大境门、八达岭等地的长城保护者多次提及“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让长城在保护中保持历史印记;陕西榆林人通过几十年接力植树造林、防沙治沙,让6万余亩常绿树木组成的防护林拱卫镇北台及附近长城;黄崖关长城不远处的三界碑下,京津冀三地村民联合起来,建立起长城保护协同机制……

7月16日,董耀会(左)与河北日报记者在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李二口长城交流。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这些长城保护实践,让董耀会不时回想起40年前的“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是这场活动在人们心中播下了长城保护的种子。”他说,长城保护是个永恒的话题,需要接续努力、久久为功。

这是一次对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时代跨越最长文化遗产的探寻,更是一场跟长城有关的百姓故事的动人体验。

40年前行走长城时,董耀会所见的大多是贫穷、匮乏的乡村。40年后,旧貌换新颜,长城脚下很多村庄吃上了“长城旅游饭”,长城保护利用谱写了新篇章。

董耀会清楚记得40年前行经河北迁安市白羊峪长城时的情景:“老百姓很支持我们,他们从鸡窝捡来鸡蛋拿给我们吃,那是最好的食物。”

40年后重访白羊峪,这里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村民家家办起农家院,2023年,村里接待游客8万人次,带动村民年收入超1400万元。

在长城沿线,人们利用长城资源,发展民宿,办起农家乐,开展非遗文化体验、研学等活动。年轻的创业者们还将长城文化与民谣表演、汉服体验、长城摄影等各种新玩法结合起来,不但传播和丰富了长城文化,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

“对长城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让守护长城的老百姓们也过上了好日子。”董耀会说,如今,长城不仅是人们改善生活的宝贵资源,也成为很多人的精神家园。

山西省天镇县李二口村返乡创业者李倩脸上灿烂的笑容,令我们印象深刻。依托李二口长城,她和同伴建起民俗体验馆,举办长城沙龙、书画展,还拍关于长城的短视频和纪录片。李倩说:“我们想用更多更好的形式,把长城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在河北省滦平县花楼沟村,我们惊诧于村民家里悬挂的许多金山岭长城照片。这些村民变身为农民摄影师,把窗外的长城变成镜头里的长城。村民周广山告诉我们:“通过镜头,不但让更多人知道了金山岭长城之美,还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甘肃人陈淮本来家住兰州,后来卖了兰州的房子,在山丹县新河驿附近盖了一座小院,把家安在了长城下,成为长城脚下的“新村民”。他说:“就是因为热爱长城,所以甘愿终生守望。”

这是一次感悟长城文化的旅程,更是一场长城精神的传承。

紧挨着石峡关的北京市延庆区石峡村,今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乡亲们的回信一直激励着大家。村民梅景田义务守护长城40多年。如今,梅景田岁数大了,外甥女刘红岩6年前从他手里接过接力棒。“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长城。”刘红岩说,“我要像舅舅一样,把这份责任扛下去,把长城精神传承下去。”

在河北省涞源县,李凤鸣、李勇父子接力守护长城36年。村子搬走了,他们还在长城脚下坚守,并建起长城乌字号保护站。因为他们的坚守,这里成为很多人到访涞源长城时相聚的文化客厅。

宁夏盐池县长城新村的高万东、陈静夫妇,10年时间里,边用镜头记录长城,边“抢救文物”。他们用收集来的长城旧物和拍摄的照片,在自家四合院建起一座长城民俗博物馆,“如今已成为来自全国各地长城文化爱好者的俱乐部”。

一路走来,我们发现,如这样新老接替、父子接力、夫妻协力守护长城的人还有很多,有的志愿者还组织起长城巡护队伍,他们日复一日与长城相伴,像守护自己的家园一样守护着长城。

“长城,不仅是一项伟大工程,更承载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记忆,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董耀会说。

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感谢这次行走,让我们不仅感受到长城跨越时空的宏大,也触摸到长城脚下的真实。它由一个个热爱长城、受长城影响的普通人构成,他们的坚持、付出和创造,让长城40年的变化展现得更具体、更生动。它也让我们更加坚信,保护与守护长城功在千秋,成在你我。(河北日报记者 魏雨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