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景县后留名府乡苦水营村村民张汝连(右)带着外孙女在小院里侍弄花草。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11月12日,付书明和老伴儿早早起了床。打扫完庭院,拾掇好院里的小菜园,走进厨房准备早餐。接水、下米、起火,不一会儿,汤锅里飘出米粥香。大葱、白菜、萝卜都是自家种的,或腌或炒,有滋有味。
付书明今年88岁,是景县后留名府乡苦水营村村民。他招呼记者在客厅落座,又倒上热水。同行的村党支部书记付铁军介绍,早些年,一杯纯净的水是村里最高的待客之道。
这里地处华北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的“锅底”区域,不仅缺水,且水质苦咸。付书明大半辈子吃的是“苦水”。“我年轻那会儿,大伙儿要挑着扁担到其他村里‘借’水,家里的水比油贵。”付书明说。
水苦,日子也难。景县曾流传一句顺口溜:苦水营,碱场地,一辈子唱不起一台戏。
再后来,苦水营村里打了几眼300米的深水井,村民终于不再挑水吃了。然而,水中的含氟量是饮用水标准的3倍,不少人患上氟斑牙,一张嘴说话,别人就知道他们是哪个村的,即便全家合影,也都“笑不露齿”。
2016年,景县实施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工程,苦水营村引来了祖祖辈辈没喝过的长江水。2020年,全县848个村庄饮用水水源全部置换为长江水,“南水”入户率100%。
“一拧开水龙头,水流哗哗的,忍不住喝上一口,甜丝丝。”付书明清晰地记得当年通水时的场景,家家户户欢天喜地,大家开玩笑说,以后村名得改叫“甜水营”啦!
水多了,水甜了,村里渐渐兴起养花热。如今,很多村民在院里建起小花园和小菜园。
在村民张汝连家,院里种了月季和菊花,窗台上摆满花花草草,虽是初冬,屋里却绿意盎然。
“过去家里好不容易存下的水,人都舍不得喝,咋可能养花?”张汝连边修剪花草边说,把这花花草草收拾好,人心情愉悦,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
每天24小时能喝上放心水,苦水营村里之前的水缸全都“退休”了。付书明却不舍得丢弃,“我留着它们,就是想让子孙们记住,咱能喝上这口‘甜水’,多亏了党和政府。”
吃水的问题不用发愁之后,村民们将更多精力用在收成上。今年,苦水营村里的3000多亩农田入选县里的标准化农田建设项目,附近北留府渠的农用灌溉水引到了田间地头,一个水塘已投用,还有一个在建。付铁军说,有了引水渠和水塘,农田灌溉不再用地下水,耕地土质明显改善,收成越来越好。今年,玉米产量最高亩产超过1600斤。
眼下,苦水营村又迎来新变化——全村396户人家全部更换安装了物联网智能水表。景县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智能水表正在调试,投入使用后村民在手机上就能查询用水量,缴水费也不用出户,非常便捷。(河北日报记者 邢云 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