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针对网民反映的“大牯牛山游客野外生火”情况,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称,游客凌晨攀登大牯牛山观看日出,因夜间天气寒冷,有游客点燃草地上的低矮灌丛生火取暖。现场核实受损植物总面积约165平方米。已初步查明涉事游客12人,对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并要求限期进行植被恢复。
秋冬时节,天干物燥,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这个时候随意在山上生火,既容易伤害植被,破坏生态环境,也可能引发火灾,导致严重后果。“数个火堆在风的助燃下,火势并不算小。”“山上满地灰烬的场景,让人看后无比担心。”虽然此次事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伤及珍稀植物,但网友们对现场的描述,足以让人看到事件的恶劣。
登山观日出并非不可,但不能说走就走、随心所欲。大牯牛山海拔超4000米,夜间温度较低,生态环境脆弱,虽具备一定景观价值,但未经开发,严重缺乏配套服务设施。登山者体力不支、装备不足,很容易发生意外。然而,根据目击者的描述,很多人根本没有做好保暖准备,有的穿着卫衣就上来了。可见,这些人眼里既没有自身安全,也没有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他们号称到户外去拥抱自然,实际上却用粗暴的方式伤害着自然环境。
12个人被处罚,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付出代价,这也再次提醒和警示更多人,敬畏法律法规,筑牢安全防线,是对自身安全负责,也是对公共安全尽责,决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触及底线,不能把满足自身需求建立在破坏自然环境、增添公共管理负担之上。对有关方面而言,则应以此为契机,及时制定严格的制度规范,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尽量将风险防范的关口前移,有效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这场火遍网络的山火虽已熄灭,但相关的思考却不能停止。为了一己之私就置公共安全于不顾,背离了文明标准和法治底线。对这样的行为,我们时时刻刻都应保持足够的警惕。(文/周丹平 图/刘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