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走进保定市莲池区南辛庄村、北辛庄村安置区,只见预先从工厂定制的墙板、楼梯等构件整齐码放在施工现场,工人利用塔吊等机械设备,像搭积木一样稳妥有序地拼装。
这就是装配式建筑,简单来说,就是“工厂造零件,现场拼房子”。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建设装配式建筑1253万余平方米。今年1—9月份,该市新建装配式建筑317.61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达43.78%。
装配式建筑把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再把预制件运输至施工现场集中装配,省时省工省力。
可缩短施工周期25%—30%,节水约50%,节约木材约80%,减少建筑垃圾70%以上,并显著降低施工粉尘和噪声污染——装配式建筑在节能、节水、减少建筑垃圾、节约人工成本等方面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
因此,保定市编制实施意见、发展规划、全装修技术指南,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出台扶持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政府投资和国有资金投资的建筑工程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在新建民用建筑中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该市装配式建筑之风逐渐吹向保障性住房、工业厂房、农村自建房等多个应用场景。
从手工“建造”到工业“制造”,一条条流水线生产着建筑物构成所需的各种模块。在河北顺安远大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实现高度自动化,以1张4米乘6米的钢筋网片为例,从钢筋调直,到自动切割、焊接成网,仅需3分钟。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引入不仅优化了设计、生产、施工和运维等多个环节,还显著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效率、质量和经济性。清苑区桂语江南、桂语听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设计单位联合生产企业应用BIM技术完成预制构件三维协同设计,提出户内机电管线优化建议10余条,提升用户入住体验。
今年该市在全省先行创建标准化构件“保定族库”,建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统一标准,打通建筑设计数据共享梗阻和流通壁垒。
同时,依托深圳园BIM标准及BIM数字化经验,将“装建云”平台部品部件库、动态监测等功能进行本地化调整,建成保定特色的装配式建筑数字化服务平台。
目前,全市钢构件年生产能力17万吨,混凝土构件年生产能力100余万立方米,可建设装配式建筑1000万平方米,具有装配式建筑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43家。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正在保定加速形成。(保定日报记者 白 冰 张伟伟 杨 航 见习记者 赵炎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