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市场,打造全新业态
8月15日,一场世界性的剪纸艺术盛会在蔚县拉开帷幕。自2010年起,这已是蔚县举办的第九届剪纸艺术节。
“世界性的盛会,让蔚县剪纸不仅在国内声名远播,更赢得了国际市场的青睐。”让蔚县剪纸艺术家陈林感受最深的是,剪纸艺术节的举办,对蔚县剪纸产业的巨大推动。
在剪纸侯剪纸体验中心内,柜台上摆放着一个装满清水的玻璃缸,里面浸泡着几张精美的剪纸作品。令人称奇的是,尽管这些剪纸已在水中浸泡多日,颜色却鲜艳如初。
这背后,就藏着陈林的创新。
“原来剪纸界有个说法,‘蔚县剪纸过不了长江’。”陈林介绍,传统蔚县剪纸染色,使用一种名叫品色的颜色,品色颜色艳丽易点染,却也有一个致命缺点,太阳晒易掉色,遇水易洇染。
蔚县多层剪纸《大好河山》。 焦新德作品
2000年初,陈林曾有一批剪纸出口到韩国。谁也没有预料到,由于明显的气候差异,这批剪纸在国内好好的,运到韩国后颜色却全部洇开。
为克服这一难题,陈林投入大量精力研究不褪色技术,终于在2010年成功研发出不褪色剪纸颜料。从此,陈林的产品再无掉色的后顾之忧,不仅“过了长江”,也顺利走出国门,成了抢手的出口货。
如今,蔚县有16个乡镇96个行政村分布着剪纸艺人,从业人员1万余人,剪纸年销售量500多万套,年产值2亿余元。
剪纸产业要发展壮大,就要敢于突破,勇闯新路。
高佃亮是蔚县剪纸产业的领军人物之一。早在1984年,他就建起蔚县首家民营剪纸厂。几十年里,产品畅销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国外市场对标准化要求很高。”高佃亮解释,刀功、染色不能随心所欲,都要保持一致,甚至连纸张的厚度都得一样,交货时要一沓沓称重。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他们在选择材料和制作工艺的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细化标准,使传统手工艺尽可能实现“标准化”。
让剪纸以更加精致的姿态走向世界,先进的工艺不可或缺。
在解决了传统蔚县剪纸的掉色问题后,高佃亮进一步研究出点彩加彩绘剪纸技法,让剪纸使用新颜料,仍能呈现出传统品色的点彩效果。
蔚县剪纸《大美冬奥》。 周利伟作品
装裱工艺也是一个难题。过去,剪纸被放进剪纸册的透明塑料膜里,常因不易固定而出现歪斜,影响美观。经过三四年的研究,高佃亮最终找到一种理想的胶合剂,只需轻轻一点,便能牢牢固定住剪纸,同时确保装裱表面光洁无痕。
高佃亮不仅使剪纸优雅地装入画册,还将剪纸制成精美的画轴,使其不仅作为收藏品,更成为装饰艺术的一部分。
如今,新一代的剪纸艺人正在接力,不断探索新的技艺和表现形式,为传统产业“走出去”积蓄潜力。
10月16日,在蔚县南张庄村福之也剪纸工作室,一幅约半米宽、一米高的肖像画在新品展桌上占据C位,画的主角是电影007最经典的詹姆斯·邦德扮演者——丹尼尔·克雷格。
不同于一般的肖像画,这幅画是以丝绸为“纸”,用7层颜色深浅不一的丝绸叠加“刻”制而成。光线照射下,蔚县剪纸的细腻刻工,将人物的脸部细节表现得惟妙惟肖,丝绸质地特有的光泽,又为画面平添了一种更加细腻高贵的质感。
这,就是蔚县剪纸新一代传承人周利伟研发的丝绸剪纸画——锦绣雕。
周利伟介绍,西方人对定制肖像画情有独钟,这款产品在海外市场很受追捧。丹尼尔·克雷格谢幕007时,电影制作团队送给他的纪念礼物就是一幅这样的作品。
今年36岁的周利伟,出生于剪纸世家,他的爷爷是杰出的剪纸大师周永明,大伯周广、姑姑周淑英兄妹7人都是剪纸艺术家。
自2013年大学毕业后投身剪纸艺术,周利伟精品频出。但蔚县剪纸这门传统技艺,怎么才能实现新的突破,一直困扰着这个年轻人。
“剪纸,是以纸为载体的剪刻艺术。剪纸的创新,能不能在载体上做文章?”周利伟将目光瞄准了丝绸。
“锦绣雕借鉴多层套色剪纸灵感,但工艺又完全是颠覆性的。”周利伟说,因为丝绸和纸张的纹路肌理是完全不同的,根据丝绸的材质特点,团队研发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因此,锦绣雕既是一件剪纸作品,又是一件高科技产品。
推陈出新,超越自我。蔚县剪纸以200多年的深厚底蕴和生生不息的创造力,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蔚县剪纸《千里江山图》(局部)。周淑英作品
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洁白的冬衣上,前襟点缀着“和平”“福”等吉祥字样,周围环绕着雪花、和平鸽、橄榄枝、雪如意等象征和平与美好的剪纸元素,使得整套衣服韵味十足。
10月17日,打开家里的衣柜,蔚县剪纸艺术家任志国小心翼翼取出一套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定制服装,这是冬奥会“陈鹏服装设计团队”特别赠送给他的纪念礼物。
2022年2月4日晚,在主题曲《雪花》的悠扬旋律中,数百名手持和平鸽道具的孩子身着这套服饰,萌化了全球观众。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阜平“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再次唱响奥林匹克会歌,孩子们身穿一套绣有鲤鱼剪纸图案的蓝白冬衣,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这些精美的剪纸设计,均出自任志国之手。
关于北京冬奥会,蔚县剪纸艺术家们的精彩创作层出不穷,有的亮相于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8分钟”,有的成为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还有作品入选北京冬奥会宣传画……小小剪纸,成为国际赛事中展示中国形象的文化使者。
时代更迭,蔚县剪纸不仅在经历从“窗上”到“窗下”的变迁,还在融合创新中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丰宁满族剪纸《福》。 石俊凤作品
从脸谱剪纸、脸谱书签,到剪纸挂历、剪纸画册……蔚县剪纸一直在探索新形式、新表达,展示出非遗剪纸活态传承、百花齐放的精彩。
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并非中国独有。它凝聚着地域人群的情感、审美和品格,通过一种共通的语言,向世界传递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蔚县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淑英用一幅长卷《千里江山图》献礼祖国,展现大好河山,讴歌时代发展。
由国宝名画到剪纸作品,是艺术表达语言的一次彻底转化,需要艺术家的二次创作。
且不说用剪纸的线和面,如何呈现山水走势的复杂,在创作中,周淑英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自己最擅长的部分——色彩。
“为充分表现主题,我考虑用青绿色调展现‘绿水青山’,用土金色调展现‘金山银山’,所以两种颜色要反复交替交融。”周淑英解释,在传统蔚县剪纸的点染规则中,青绿色调被称为“阴色”,土金色调被称为“阳色”。为避免视觉上的冲突,一般阴阳色是不相交的。
而这次,周淑英要表达主题,偏偏就要让这两种色调共存,而且要和谐交织。
“山有很多根线条,每根线条长度不同,而且色彩变化也不同,阴阳色什么时候衔接,怎么过渡,都需要反复调试研究。”周淑英几易其稿,终于在杂染法、雾染法等十多种点染技法的基础上,创新出点染的“阴阳交叉法”。
就这样,她用具象化的色彩,向世界传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作为文化使者,蔚县剪纸不再拘泥于传统题材,而是不断变换形式和内容,用世代传承的剪纸技艺,剪刻出当代的精彩、山河的壮美,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创造和中国智慧。
丰宁满族剪纸《室上大吉》。石俊凤作品
月背“中国红”,竟然也有剪纸版?
今年6月,嫦娥六号完成月背“挖土”,其携带的石头版国旗,让蔚县玄武岩“火出圈”。10月17日,在蔚县南张庄村陈界剪纸艺术工作室,记者又看到另一种蔚县特殊材料制成的“中国红”。
苍穹浩渺,嫦娥六号稳稳落于月球表面,石头版国旗耀眼夺目。探测器的每一个细节都被精雕细琢,月球表面的岩石与坑洞也被清晰勾勒……
很多人以为,眼前是一幅高分辨率摄影图片。只有走近再走近,几乎将脸贴到画面,才能瞧出“蛛丝马迹”。画面上,不同颜色的剪纸纹路,如植物叶片的脉络延展,层层套叠的剪纸肌理,将这抹“中国红”描绘得绚丽夺目。
蔚县剪纸之所以能如此写实,得益于其新品种——写实主义多层套色剪纸。
传统蔚县剪纸都是单层,这种新品却由五六层叠加而成,多的甚至十七八张。制作时,这种工艺先借助电脑对图像进行色调分层,再在宣纸上分层进行手工刻制,最后将所有分层宣纸按照原创作图案黏合。
由于每层剪纸颜色不同,多层套色就呈现出立体感与纵深感。再加上西方绘画写实风格的巧妙融入,让蔚县剪纸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抽象图案,可以尽情展示现代科技、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等现实题材。
这种创新工艺的研发者叫李闽,是一位蔚县本土画家。近几年,李闽身体抱恙,徒弟陈界继承衣钵。月背“中国红”、冬奥盛会……陈界用剪纸,讲述一个又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
汇千泉万瀑,生千变万化。
蔚县剪纸,从一种地域文化的象征,逐渐转化为一个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艺术符号。它以中国文化的独特之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搭建起一座中外文明相通相融、交流互鉴的桥梁,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化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河北日报记者 周聪聪)
蔚县剪纸《打树花》。 任志国作品
相关
“非遗+就业”,剪出幸福新生活
各式各样的福寿花字、翩翩展翅的蝴蝶、威风凛凛的雄鸡……
最近,在承德丰宁黄旗镇城根营村非遗剪纸就业工坊,忙完秋收的学员们每天又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将手中的红纸变成一件件精致的剪纸作品。
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根植于民间沃土的丰宁满族剪纸,经历了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完善,凝结了无数人的智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结构的变化,年轻一代外出务工增多,谁来传承?怎么传承?
在丰宁,非遗就业工坊的出现,让这个难题找到了解决方案。
2018年6月,丰宁被确定为全国10个“非遗+扶贫”试点县之一和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深挖资源优势,丰宁探索出一条独特的“非遗+就业”文化助农之路。
城根营村党支部书记刘佩仿介绍,目前村里非遗剪纸就业工坊培养的学员已有86人,其中有7人申报了县级传承人。
非遗就业工坊的建立,不仅让非遗项目有了相当覆盖面的学习者,可以从中择优确定传承人,也让广大群众捧起非遗金饭碗,实现家门口就业、指尖上增收。
在丰宁五道营乡五道营村的非遗就业工坊里,72岁的丁君方已经是个剪纸高手。
丁君方参加非遗就业工坊原本是“陪读”。2018年,五道营村设立非遗就业工坊,丁君方的老伴儿有剪纸基础便报名参加了培训。可当时丁君方刚患脑梗不久,老伴儿不放心他自己在家,索性就带他一起上课。
令丁君方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很有天赋,“蹭”了两次课就能剪出来有模有样的作品。更令他没想到的是,在工坊上课,不仅学习不花钱,原材料不要钱,县里还帮他们卖产品。
2023年,他和老伴儿靠剪纸有了3000多元的收入。不仅是他的剪纸,如今,五道营村的剪纸作品已经变成了旅游产品,在丰宁中国马镇、神仙谷等重点景区的非遗展销专区售卖。
为打造独具特色的非遗品牌,丰宁鼓励和支持当地传统工艺产品参与各级各类展会和品牌营销活动,并与北京故宫文创团队、知名旅游景区景点以及线上线下电商平台深入对接,拓宽传统手工艺产品的销售渠道。目前,全县剪纸产品年均销售收入400余万元。
据统计,丰宁非遗就业工坊累计开展培训550余次,培训学员12万余人次,80%的学员已经能够独立创作作品,实现了稳定就业。其中,非遗剪纸工坊5个,开展培训400余期,培训学员10万人次。
一把剪刀、一张纸,剪出新希望,绘就美好生活。借助剪纸,越来越多百姓的日子就像喜庆的剪纸,越过越红火。(文/本报记者 周聪聪)